十一黄金周临近,一些知名景区的门票价格又随着假期的来到“应声而涨”,“门票经济”再次引起人们关注。
门票涨价别让游客“玩不起”
记者在百度搜索“景区门票涨价”时发现,景区门票“涨声”一片,却得不到游客和网民的“掌声”,网民纷纷表达了“玩不起”的感叹以及“对景区短视”的评价。旅游达人索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景区门票涨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人流,保护景区环境的作用,但应该有更好的办法。景区是我们大家的,不是少数有钱人的私家后花园,不能一限流,就把大众排除在外。”
面对不断上涨的景区门票价格,游客选择用脚投票。北京市民张小姐是一名“穷游”达人,每次出游,她总是先从网上了解准备前往的旅游景区,看看评价如何。在她看来,在网络时代,过于依赖“门票经济”无异于“杀鸡取卵”,景区差评多,将导致游客流量整体下降,最终受累的还是景区自身。
中国国旅(江苏)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淮安分公司总经理崔红表示,旅游产业已进入“私人订制”时代,景区不在提升服务品质上下功夫,只知一味涨价很难让游客接受。随着出境游日益火爆,国内景区的日子将更加难过。“现在,去东南亚国家一般在3000元左右,涨价后去云南丽江也要3000多元。许多游客认为,既然花钱差不多,出国玩一玩不是更好吗?”崔红说。
实现多元发展需迈三道坎
“门票经济”屡遭谴责,旅游景区为何依旧涨价?从业10多年的资深导游杜光告诉记者,旅游景区赶在十一黄金周之前涨价,主要是想趁旅游旺季多赚点儿钱。
景区门票涨价的板子不能只打在某个景区身上,发展旅游产业,政府要站在全局的角度通盘来考虑,才可能治好景区对“门票经济”的依赖症。对此,旅游专家表示,从“门票经济”走向多元发展,旅游产业还要迈过三道坎儿。首先是政府对旅游产业定位模糊,财政支持的力度不强。其次是门票价格机制仍不完善,一涨再涨的现象难以遏止。三是配套消费尚未完全跟进,吃、住、娱、购等延伸产品还有待提升。
景区分类分级管理是出路
业内人士指出,破解门票经济的困局,出路在于对全国景区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告诉记者,所谓分类分级管理,就是指那些利用公共资源,包括公共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红色旅游资源发展起来的景区,要严格控制价格上涨。对迪士尼等市场化运营的景区,定价权应留给市场,政府只对其价格进行监管。在景区分类分级管理还未完善的情况下,应对景区门票的收支情况进行公示,才能真正让游客信服。
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注重文化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记者了解到,目前杭州西湖等少数知名景区,已对公众免费开放。“门票免费,游客来得多,花钱花得乐意,反而拉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有数据显示,西湖景区免费10年,杭州游客人次增加了2.1倍,旅游总收入增长了近4倍。
对于景区过于拥堵的问题,戴斌也给出了解决方案,即景区可以采取实时监控人流量并及时向社会发布的措施,引导游客错峰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