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读者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善乡村“软环境”
田 鸿

长期以来,一些地区受落后习俗影响,满月酒、生日宴、建房乔迁、升学参军等名目繁多的人情随礼,让很多干部群众苦不堪言。

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既是物质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的过程,也是精神面貌、乡风民俗、生活习惯不断更新的过程;经济指标、物质条件上的改变,需要有自强自立的精神、健康良好的习惯、新风正气的环境作为坚强支撑。因此,实现乡村振兴,除了要投入钱财物大力发展“硬”产业,还要通过移风易俗改善“软环境”。

一方面,从农民群众思想认识上发力。引导农民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理念、社会风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增强勤劳奋斗的内动力。善于运用各类传媒和宣传阵地,寓教于乐,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家风家规的宣传,广泛宣传各地开展移风易俗的做法措施,重点宣传移风易俗的典型事迹和鲜活经验,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弘扬社会新风,追求健康向上的新生活。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督力度,激浊扬清,对婚丧奢靡风、宴请随礼风、吃喝赌博风、浪费攀比风和不讲文明不爱卫生等现象,敢于曝光和批评,树立起全社会鲜明的价值导向。

另一方面,坚持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建强基层组织,通过选好用好管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带领群众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管好党员干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加强家风建设,带头执行移风易俗相关规定,在移风易俗活动中充分发挥好表率作用,用嘉言善行感召群众、垂范乡邻。突出结对共建,围绕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工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既要重物质帮扶,也要重精神帮扶、文化帮扶,在心贴心、面对面帮助农民群众脱贫的同时,还要做涵养文明乡风的使者,让文明新风融入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活力和后劲。

(作者单位:湖南省芷江县纪委监委)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