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通”是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为境外机构增加了一条可通过境内外基础设施连接便捷入市的新渠道,也有利于在开放环境下更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客观上看,“债券通”还存在一定风险和挑战,需两地监管当局密切合作
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同意内地和香港基础设施机构开展“债券通”。“债券通”将分步走,第一步实施“北向通”。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债券通”,境外投资者可以依靠基础设施互联和多级托管来便捷地“一点接入”。
为何先开“北向通”
“债券通”将在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下分阶段实施。目前,为实施“北向通”,两地基础设施机构正在积极合作开展系统建设、协议签署、规则制订等互联互通准备工作。未来两地监管当局将结合各方面情况,适时扩展至“南向通”,将其作为境内机构“走出去”投资境外债券市场的可选通道。
“北向通”遵守现行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政策框架,同时尊重国际惯例做法。“北向通”投资者和交易工具范围均与人民银行相关公告规定的范围保持一致,通过两地基础设施机构之间合作互联,境外投资者可以更加便捷地投资内地债券市场、配置人民币资产,实行相关风险管理。“北向通”没有投资额度限制。
对于为何先开展“北向通”交易,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现阶段国际投资者投资内地债券市场的需求。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债券市场发展成效显著,人民币债券资产的吸引力不断上升。彭博、花旗等国际债券指数提供商先后宣布将把中国债券市场纳入其旗下债券指数,表明国际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投资内地债券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强。
另一方面,先开展“北向通”也符合分步实施、稳妥推进的原则。“债券通”是内地与香港两个债券市场两种交易结算制度的对接,涉及两地交易、结算等多家金融基础设施平台,在技术和实施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本着分步实施、稳妥推进的原则,扎实做好“北向通”,可以为未来“双向通”积累经验。
“债券通”是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举措,同时仍遵从既有的资本项目管理、中长期机构投资者资质要求、投资交易信息全面收集等规范管理安排。
“债券通”以国际债券市场通行的模式为境外机构增加了一条便捷入市的新渠道,以提高入市效率。在这种模式下,境外投资者可以依靠基础设施互联和多级托管来便捷地“一点接入”。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债券通”将会进一步丰富境外投资者的投资渠道、增强投资者信心,有利于在开放环境下更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如何防范风险
客观上看,实施“债券通”可能在跨境资金流动、投资者保护与市场透明度、基础设施互联、跨境监管执法等方面面临一定风险与挑战。
针对这些风险和挑战,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分步实施、完善相关制度安排、深化监管与执法合作等方式来应对。
现阶段实施“北向通”,未来适时开通“南向通”,影响总体可控。人民银行始终注重引入以资产配置需求为主的央行类机构和中长期投资者,“债券通”引入的境外投资者与已有可直接入市的投资者范围相同,资金大进大出的风险相对较低。
在初期,“债券通”拟采用成熟市场普遍采用的做市机构交易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境外投资者的交易对手方风险,在市场发生波动时亦可较好地吸收流动性冲击、稳定市场。同时,加强基础设施管理,制定稳健合理的系统连接安排,确保业务系统在软硬件架构设计、人员保障、监控管理等方面的可靠性。
人民银行一直与香港金管局等监管部门保持紧密沟通。下一步拟签署监管合作备忘录,“债券通”实施后两地监管当局将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方面进一步密切合作。
债市开放空间大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2016年人民银行发布3号公告,进一步拓宽了可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类型和交易工具范围,取消了投资额度限制,简化了投资管理程序。截至目前,已有473家境外投资者入市,总投资余额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但是,与其他开放程度较高的国际市场相比,仍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开放。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表示:“‘债券通’的推出是国家推动资本账户开放的另一个里程碑。随着沪港通和深港通的落实,两地股票市场已基本达到互联互通,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内地债券市场境外投资者持有债券占比不到2%,在境外投资者参与程度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透过‘债券通’提供的平台,香港可以为境外投资者进入内地债券市场提供便利化的窗口,发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和资金进出内地的中介功能。”
相关专家表示,近年来,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始终保持良好互动,联系不断深化,目前已有近200家在港金融机构进入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在此背景下,以两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内地与香港“债券通”,是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发展、推动内地和香港金融合作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巩固和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有利于加强内地和香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