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节粮减损新机制该如何建
瞿长福

我们能再增加1亿亩耕地吗?从目前的国情农情来看,显然是不可能的假设。

不仅不可能增加,相反,随着人口增长、城镇化推进和工业化发展,每年我国还要减少600万亩至700万亩耕地。而且,随着退耕还林、还湖、还草等生态建设的发展,增加耕地的假设更加难以实现。

不过,账还有另外一种算法。据国家粮食局公布的数据,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等环节,每年损失浪费700亿斤以上,大约相当于至少1亿亩耕地的产量。其中农户存粮每年损失400亿斤以上;因物流方式落后和危仓老库造成的损失,每年在150亿斤以上;因过度精加工而造成的口粮损失,每年在150亿斤以上。

1亿亩耕地、700亿斤粮食是什么样的概念?据测算,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每年要新增700万人口。另外,城镇每年要新吸纳1000万人口,这些进了城的人口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每年要消费更多的粮食。人口增加与消费升级两项相加,我国每年大概要增加200亿斤的粮食需求。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已站在1.2万亿斤的台阶上,如果每年增长200亿斤产量,到2020年要达到1.4万亿斤左右,才能保持粮食产需大体平衡。而我国每年粮食浪费达到700多亿斤。

所以,从节粮减损的角度看,增加粮食供应不仅可以做到,而且必须做到。

怎样才能节粮减损?有人说,我们有珍惜粮食、颗粒归仓的传统,但我们相对缺少颗粒归仓的能力与技术。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如果把在节约粮食上的不足仅仅归结为技术不到位,未免有些避重就轻。

从机制上看,今年国家粮食局等部门提出要建立节粮减损新机制,其实去年国家粮食局就提出要建立节粮减损机制。从机制到新机制,一字之差,体现了粮食流通主管部门对节粮减损认识的提高。但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这个“新机制”、有哪些举措来保证这个“新机制”、这个“新机制”能不能量化、这个“新机制”如何检查,需要下更大功夫。否则,就可能陷入年年减损、年年浪费惊人的怪圈。

从粮食浪费的主要环节来看,企业运储加工是大头。现在,中储粮等国有粮食企业仍然是粮食收储大户,近年来在实施“粮安工程”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这些处于节粮减损主体地位的企业是不是真的下了功夫、下了多大功夫、能否经得住检查,同样是一个现实问题。记者在采访中时常听到一些粮库抱怨,有的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上吃国家财政补贴、下吃粮库收储费,导致粮库根本无力投入节粮减损建设。现在国家粮食局等部门提出要从粮食消费、流通、立法等多个领域采取措施,既严查问题,又严纠问题的根源,值得关注。

节粮减损的环节很多,要做的事很多,既要全民行动,也要突出重点,关键是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只有机制真正管用、措施落到实处,通过节粮客观上达到增加耕地的效果,通过减损来增加粮食供给,从而使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更扎实。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