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8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寻产业转型发展突破点
肖超英

煤炭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发展,是当前城市转型发展的一大热点课题。安徽省淮北市是一座缘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典型资源型城市。近年来,淮北市依托黄淮海平原腹地农副产品资源优势,把食品工业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既有力带动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更引领城市转型实现了新的突破。

特别是近2年来,在煤炭行情持续低迷、煤炭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的形势下,淮北市食品工业平稳快速发展,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加凸显。2013年,以食品工业为主的非煤产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6.8%,有效扭转了“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

食品工业企业绝大部分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它们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淮北市通过重点强化食品工业发展的基础环节,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淮北推动农业基地化,把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食品工业的“第一车间”,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培育建设家庭农场,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市累计流转土地42万亩,已建成8大优势规模基地;推动农业标准化,按照食品加工企业要求,实施统一标准、统一操作,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农业组织化,坚持将食品产业与农民有效对接,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完善利益分享机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越来越多的农民跳出对传统农业的依赖,围绕配套服务食品工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三产服务业,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淮北市把平台建设作为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促进城乡资金、市场、技术、劳动力等生产生活要素集聚和优化组合,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并按照“错位发展、特色突出”的原则,合理布局食品园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了 “一主三辅”4大食品工业园。食品园区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周边小城镇吸纳人口、集聚产业能力,加快了农民非农化进程,有力地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催生建成了一批工业主导型、交通枢纽型的新型小城镇。

经过多年努力,淮北市食品工业发展取得了成绩,保持了良好势头,但与全国食品工业发达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就今后食品工业发展态势而言,对其影响最为突出的应为资金、人才等要素。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在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金融环境趋紧的形势下,要尽快探索建立迎合食品工业逆势上扬所需的金融支持体系。一方面,加大对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资产注入,提升担保能力并要求其提高食品工业融资担保比例。另一方面,创新政府、食品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信贷担保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投放机制。另外,探索建立食品工业发展风险基金,采取政府、企业共同筹资的办法,建立食品工业发展风险基金,部分承担龙头企业订单生产、金融信贷投放等风险,以提振信心。

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一方面,要积极落实兑现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帮助重点企业引进域内外专业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拓宽企业人才引进的视野,推动企业创造培养、用好、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鼓励市内各院校开设食品工业相关课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培养、输出体系;制定出台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着力降低物流成本。

加快发展食品工业,还需要整合种植、养殖、加工、贸易一体的增值链,打造“农户、基地、企业”利益共同体,提高整个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引导行业内交流合作,推进食品加工企业集群建设,促进企业自主协作;推动行业整合,鼓励现有的优势企业整合资源,开展跨区域、跨行业的整合、兼并和收购,形成大企业、大品牌;引导区域内交流合作,开展市内食品加工业产业链信息采集工作,搭建信息平台,推动市内、区域内食品加工企业、种植养殖基地、家庭农场等多种经济主体共享信息、加强协作;引导对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食博会等各类平台,引导市内食品加工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行业龙头等合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