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3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中国服务业提升空间还很大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果静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表示,中国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促进,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希望。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在演讲中表示,今年1月份,当听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论坛上对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和自由贸易的强有力表述时,自己很感振奋,“通过推动全球化,可能减少下一个‘黑天鹅’的发生,不过,这确实也需要中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机器人时代”如何促进就业?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表示,如何促进就业、降低失业率是很多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机器人时代”。有观点认为,技术进步能够提高生产力,但同时也带来不少问题,尤其是制造业的自动化升级,会对传统就业市场形成颠覆,不少人会因此失业。对此,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表示,机器人不会对劳动力市场造成较大影响,“人们可以去创业,或从事一些使用计算机的工作”。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自动化、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中国也会经历制造业就业减少、传统行业下岗的过程。但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认为,这些人并不会真正失业,服务业还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会在产业之间流动,并不会出现大规模失业。

从历史经验看,不少欧美发达国家也经历了工人从工业转向服务业的过程,目前其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比普遍超过70%,与之相比,中国的提升空间还很大。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认为,政府应当通过培训原有的传统劳动力学习新的技能,进而转变成经济转型升级后市场所需的劳动者,尤其是一些服务领域,还需要大量劳动力。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认为,正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中国在研发方面会做得更好。目前,中国在研发上的投入越来越多,长期看会增强中国的竞争力。未来中国还需要在研发方面做得更多,这样才能在“机器人时代”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