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两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3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市代表团:
疏解非首都功能 建设“四个中心”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提出,北京要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同时,要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两年过去了,北京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今年两会上,北京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仍然是北京团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在3月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北京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透露,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将于2017年底搬到通州区的行政副中心办公,这将带动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迁往行政副中心,预计带动40万人向外疏解。同时,还规划设计了大兴、顺义、昌平3个新城区,将按照新型城镇化规划,让他们也承接功能疏解。

李士祥代表说,到去年底北京疏解了220个区域性批发市场,79个工业企业。根据北京对外公布的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中心城6区59%的产业是不能发展的。截至目前,根据禁限目录,累计不予批准设立的企业项目达到1.3万件。

“北京发展离不开京津冀协同发展,看似北京在禁限,实际上北京是在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实现首都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对于禁限目录‘不会动摇,将一直坚持下去’。”李士祥代表说。

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还要跟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相联系,京津冀将努力实现交通一体化。李士祥代表说,2015年以来,京津冀打通了一批断头路。他介绍,2015年京津冀三省市和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成立了京津冀城际铁路有限公司,“十三五”期间京津冀新修建的城际铁路总里程将达1333公里。

李士祥代表介绍,今年北京将突出区域联动,主要聚焦中心城六区重点区域疏解,努力提升金融、科技、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教育、医疗等生活性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同时与津冀形成互动,推动产业链各环节按照现代产业分工要求在京津冀区域合理布局,努力推动京津冀区域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文/本报记者 亢 舒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