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钱箐旎
城商行是银行业体系重要一环,在服务区域经济、小微企业和社区居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城商行如何加快改革转型、强化风险管控,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日前,《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银行行长金煜。
记者:目前银行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城商行转型的突破口和路径在哪里?
金煜:近年来,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金融改革持续深化,给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相比国有大行及部分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在资源、渠道、科技等方面相对处于劣势,但对外有一定区位优势,也更接地气和更具有市场活力,对内资源整合效率优势更明显,对员工发展的方向更明确。因此,经营管理上的精耕细作能力更强,非同质化发展的突破点可能更多。
对城商行而言,充分把握这些特点,以战略为引领,依托相对优势实现突破,是转型的关键。在实施路径上,需要注重“三个结合”: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努力做到更贴近市场、更贴近基础性客户,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开辟新“蓝海”;应与历史打下的基础相结合,城商行是由过去城市信用合作社转制过来的,发展中与各方形成了比较深的合作基础,这些都要重视并充分利用;在此基础上,与社会变革方向紧密结合,完善配套措施,提升服务能级。
记者: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对城商行发展带来的影响?
金煜:银行具有很强的IT属性,历史上每一次通讯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银行的变革,互联网也不例外。互联网金融给银行发展带来业务和心理的冲击,关键是把握机遇。
互联网金融给城商行带来两个方面的“正能量”。一方面,促进传统经营方式转变,有利于培育相对优势。比如,在客户服务上更加重视客户体验、大数据应用,会加快提升产品创新的针对性和营销服务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促进传统发展模式转变,有利于摆脱外延式发展,发挥资源整合优势,特别是针对经营地域上的局限,依托在线和移动互联网延伸服务时空,既能有效克服物理渠道短板、更好地服务客户,也能大大改变成本模型、提升经营效率。
记者:去年底以来受外部环境影响,城商行资产质量发生变化,应如何看待?
金煜:随着经济增速下滑,2014年银行业不良贷款反弹压力不减。一季度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04%,以往资产质量相对平稳的城商行不良率也升至0.94%。
从重点风险领域看,除了产能过剩和房地产等行业风险继续上升之外,长三角地区的区域性风险也逐渐暴露。如在浙江,部分高杠杆、涉房、涉矿、涉民间借贷及担保圈的企业,资金链出现严重问题,对银行资产质量产生较大不利影响。但同时也要看到,今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稳增长措施,金融业监管机构也一直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银行资产质量面临“修复”契机。
总体上,顺应“三期”叠加大势,城商行应重点做好经济周期波动对银行风险管理的反思,面对现实版的压力测试,抓住机遇完善并重筑风险管理架构和文化,真正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为今后更好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