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经济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服务互通”考量职能转变成效
朱 磊

2.36亿流动人口在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公共服务空间。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各地政府能不能加快职能转变步伐,适应这2亿多人口的服务需求,尚待接受全社会的考量

近日,两则新闻引起舆论叫好。一则是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开通试运行,并与北京、内蒙古、吉林、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等9个省级平台互联互通。这意味着,上述9个地区的参合农民通过这一平台,或将实现异地就医即时报销。另一则是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平台正式接入第三批18个城市,数十个联网城市的市民可持本地IC卡在其他联网城市刷卡乘坐公共交通及进行其他消费,并享受当地刷卡的优惠政策。

这两个平台的建设,让城与城之间的服务对接升级,也拉近了民众的心理距离。尚未加入这两个平台的城市,对服务互联互通的诉求变得更为强烈。

国家卫计委的权威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达2.36亿,相当于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为流动人口。这些流动人口在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公共服务空间。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各地政府能不能加快职能转变步伐,适应这2亿多人口的服务需求,尚待接受全社会的考量。

一些地方行政服务效率低下,加剧了流动人口的生活成本和精力投入。乘用公共交通工具需要多花钱,就医报销要跑多个部门,办个护照还要6次返回户籍所在地,手续办理的难度在“跨地域、跨部门的多维度审批”中雪上加霜。

此次两个平台的推出,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有益尝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医保就地报销”和“一卡行天下”的诉求已经提了多年,目前依然只是试运行或者在局部地区施行。根本原因不是技术壁垒,而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在面对共同发展事项的时候,一些城市对自己有利的积极参与,无利的却不愿承担。就算是相互之间有了合作,也缺乏制度保障和执行力的保证。

事情既然要做,就要做好。各地政府不但要确保公共服务的数量,对服务的质量也要有新的要求。在区域经济高度融合的背景下,要主动寻求与其他地区的合作和交流,让地区间能对接的事项对接,能互通的服务互通,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收获更多的实惠与满意,也能为流动人口解决迁徙异地的后顾之忧。

此外,在一些民众诉求强烈的领域中,步子应迈得更大一些。比如,“蓝领”工人执照的异地认证、有条件地区通讯资费一体、金融服务通存通兑、多地协调共同治污,等等。这些服务互联互通的最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区域内人、钱、信息、技术得以最大程度畅通流动,以减少因设置不同门槛而徒增的内耗。

在制度保障方面,则需要高层次的统筹设计。有必要建立国家层面的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建立政府间合作协调机制,打破行政区域分割的壁垒,建成横向的公共服务体系,让更多的民众享受到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

我们期待这样的互通服务平台能够建得更快更好,也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政府职能更进一步转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