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生只合扬州老
□ 徐 达

在这座充满诗画意境的城市中漫步,安闲地度日、终老,不知是多少人的心愿

去岁末,一日翻看朋友圈,见一位友人放上扬州城的数幅美图并配以“江南好,最忆是扬州”的句子,一时勾起我对“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向往。今年元旦,安排紧密的二日行程,让我得览今日扬州城风貌。

扬州的风貌,在古迹。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此后的春秋、汉代、隋唐、明清等时期,都是扬州城市史上的重要发展时期,留下了丰富的古迹,历史遗迹、人文景观众多。众所周知的古运河、瘦西湖之外,汉广陵王墓、隋炀帝陵、欧阳修的平山堂等,也都是知名的古迹。通过它们,笔者得以超越时空的障碍,与这座古城千年历史流变中最辉煌的记忆接轨。造访古迹亦是重寻历史记忆,而历史上与扬州有关的文人士大夫也常因个人际遇或偏好,选择一些文化符号或更早期的人物来投射自己的情怀。如“扬州八怪”之一、仕途不顺的郑板桥,在关注红桥、平山堂外,特别偏好隋代古冢、遗迹所蕴含的荒凉、沧桑之感,以此抒发自身的落魄情绪和对盛世扬州的疏离。清初诗坛领袖王士禛在扬州任官期间,则借着诗文酬唱,试图通过对苏轼的认同来重新书写这座名城的文化系谱。

扬州的风貌,在园林。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之句,可见清代扬州园林之盛。清代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有足够的财力建造园林,扬州城内私家园林最盛时达200余处。清末、民国,随着战乱及时局变幻,扬州园林数量剧减、由盛而衰。今日扬州城,还保留着个园、何园等别有特色的园子。个园以各色竹子与园林景致的交织为特色;何园建筑虽多却无拥挤之感,走在长达千余米的复道回廊,步移景异,高低错落,颇有“楼建于山”之意,专家称此串联廊道的手法为“江南园林的孤例”。今天游扬州园林,也有新的特色,一是园林中建筑景观上可见二维码,扫码后或可听语音讲解,或可了解更多相关掌故;二是在不少私家园林中,主人家族的谱系资料已陈列展出,加之生活场景细致入微的复原展示,使游客在传统的园林观景之外,又如置身博物馆之旅。

扬州的风貌,更在生活。扬州城园林水系环绕,浓厚的诗画意境似乎带慢了整个城市的节奏。扬州人有种说法叫“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初次听朋友说时一头雾水,亲自体验才知其中的讲究。早上被朋友带到知名的冶春茶社吃早茶,茶水菜品之外,主题是一屉屉扬州包子。笔者尝到的蟹黄汤包、三丁包等风味各异,其中蟹黄汤包最具特色,蒸熟的汤包皮薄如纸,几近透明,汤汁的鲜美和浓郁是在其他地方尝不到的。晚饭后掌灯时分,不少扬州人选择去澡堂舒舒服服泡个热水澡,在氤氲的水汽中,一天的疲劳都消除了。

扬州城没有地铁,市区里可见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全城WiFi覆盖。站在大明寺的塔顶俯瞰,半城尽在亭台江树之间,如在画中;从古运河乘船游览,两岸尽是近水楼台人家,如入卷中。唐代诗人张祜在《纵游淮南》中曾言,“人生只合扬州老,禅智山光好墓田”,诚哉斯言,在这座充满诗画意境的城市中漫步,安闲地度日、终老,不知是多少人的心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