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读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8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化结构提升粮食生产效益

《经济日报》8月14日11版刊登的《粮食“三量齐增”怪象从何而来》,报道了我国粮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现象,该报道采写扎实、分析透彻,为我们这个产粮大县优化结构、提升粮食生产效益提供了不少有益启示。

一是优化结构,提升效益。以我们东小店乡为例,以往一提起抓粮食生产,想到的往往是如何提高产量,很少考虑结构问题,导致许多农户出现了卖粮难。后来,乡里决定把水稻、大豆、小麦的种植面积扩种到占复种指数的85.1%,不仅库存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而且通过深加工豆类、麦面类、米类制品,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益。

二是积极降本增收,提升竞争力。提升机械化程度,减少成本较高的手工操作,解决报道中所说的价格倒挂,竞争力低的问题。同时通过增施速效杂肥,秸秆粉碎完全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逐步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降本增收。

三是实行规模经营,提质增效。过去,一家一户种植,几亩地也要好几个劳力,现在百亩地也不过几个劳力操作机械种植,规模种植成本比一家一户不知要降多少倍。因此,要使粮食增效,必须如报道中所说的那样,实行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从而实现提质增效,应对国际竞争。此外,要完善粮食种植综合服务体系,为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江苏省沭阳县东小店乡 赵登亚)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