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4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快乐踢球
□ 李尚飞

指出一个高远目标让学生向它迈进是可以的,但不能把过于功利化的目的过早地加于学生身上

“足球进校园”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今年,第十次深化改革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提出“三步走”战略,中期目标是要实现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加。

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规划,足球要从孩子抓起,倘若能够很好地实现,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且将会为中国足球走向世界提供大量的后备人才。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的乒乓球之所以享誉世界,就在于它的普及性。乒乓球运动,需要的条件不高,用具不贵,即使是一些偏远的乡村学校,这项运动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展。随便找出几个孩子,就可以将乒乓球打得像模像样。正因为有了这样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一种运动的开展结果,乒乓球在各级各类大型比赛中才长盛不衰。我国的足球运动之所以落后于许多国家和地区,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受到各种因素的掣肘,难以得到普及。如果将那些足球健将比作是金字塔的顶端,那势必要有一个厚重稳实的基座,没有这样的基座,顶端无异于是空中楼阁。由此来看,这样的规划是科学的,也肯定是长远的。

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办学条件的改善,足球运动所需要的一些硬件和软件设施应该不难获得。但能否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效果,我们却不能太过乐观。一方面,在当前复杂的教育形势之下,足球运动不可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为唯一的考量标准。运动,尤其是花费大量时间的运动,仍然不能被众多学校和家长完全接受。另一方面,也是值得我们警惕的就在于,我们不能过分地把足球功利化。足球进校园,首先得益的是学生。广大的学生中间有着无数足球运动的爱好者,这种爱好,首先是源于兴趣。指出一个高远的目标让学生向着它迈进是可以的,但不能把过于功利化的目的过早地加于学生身上。这样,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而且会打消他们踢球的积极性。看过许多足球明星的事迹,从中我们能鲜明地感受到,他们最初踢球,都是发自一种单纯的爱好,在没有外力强加责任的情况下,他们尊重自己的爱好,保持自己的爱好,“玩着玩着就成为名将了”。我们现在的教育,有一种不好的现象,不论做什么,都与前程、职业、财富、地位联系起来;学习什么,都带着强烈的目的性。这既不符合足球作为一项运动的本来的娱乐精神,也不符合真正的足球人才培养的需要。

对于足球运动,规划是必要的,鼓励支持也是必要的,但需要我们以理性的态度来面对。许多事情,都因为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而出现昙花一现的情况,过后紧跟的往往是很长时间的疲软期。转变观念、稳步推进、尊重兴趣、淡化功利,当是我们应该采取的策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