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4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助行,我看行
□ 陈 静

即使有种种“方法论”指导,还是需要添一点自由玩耍的勇气。踏出第一步,之后的海阔天空就顺理成章

春和日暖宜出行。几乎可以想象一周后的清明小长假,朋友圈被景点照片刷屏的盛况。挟持着强大的消费力,中国钱包走遍天下都不怕,但当旅行成为一种消费习惯,怎样才能玩得更爽也就常谈常新。

旅行的选择无非两种,要么跟团游,要么自助行。跟团游的好处显而易见,麻烦少、费用低、效率高,“7天4飞云南深度游”、“10天欧洲5国游”,听着都充满一种“多快好省”、占了便宜的心理满足感,也足够拍下“到此一游”的照片。但除此之外,每天八菜一汤的乏味团餐、漫长的大巴车程和各种名目的购物点,都让旅行更像一场走马观花的盖戳之行。

选择自助行,就意味着要操心各种旁逸斜出的问题,大到机票酒店的预定,小到地铁怎么买票,只要上路,全靠自己。操心的报酬则是随心所欲。拿笔者自己的经历来说,在尼泊尔博卡拉的湖里泛舟眺望白雪皑皑的鱼尾峰,在罗马圣天使堡屋顶上静待黄昏却偶遇倏忽而至的千万只鸟,在京都岚山的竹林深处吃一家会席料理的米其林二星餐厅……这些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刻,都得一步一步用脚丈量世界才能一窥究竟。

老友有云:“跟团游和自助行,其差别几乎等于足球比赛的进球集锦和现场直播。”但即使在切身体验之后,怂恿同事朋友别跟团,也往往被一句“语言不通”就结束了这个话题。后来渐渐理出了头绪,很多人的“心理门槛”来自于对当今的旅行市场不够了解,其实已经有千万商家在想方设法地帮助人们“轻松出行”。

旅行网站穷游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2014年的出境自助游类别中,主题游正在快速兴起。报告显示,37.9%的用户偏爱沙滩海岛度假游,想要尝试美国自驾游的用户占比也达到了34.9%。这种趋势的变化,来自于旅行服务商正在创新自己的旅游产品,无论是海岛还是自驾,都能购买到包括机票、酒店甚至中文接机服务和订车服务在内的半自助旅行产品。这些“打包”服务,成为不少游客尝试自助游的起点,毕竟搞定了交通和行程,剩下具体在当地怎么玩耍,操作起来就相对简单。

即使真的旅行中的每一步都要自己搞定,形形色色的互联网工具也在让旅行变得简单。Booking和Airbnb这样的国际性酒店预订网站都有中文页面,甚至可以看到翻译成中文的评论。类似大众点评网的Tripadvisor足够让你在各个国家的各个城市找到好吃的餐厅。在谷歌地图上只要输入目的地就能查询到公共交通的到达方法。手机在线词典们甚至能提供多语种的“拍照翻译”。每到一地,只要先搞定手机上网,90%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语言不通真的不能算是什么压力。

不过,即使有种种“方法论”指导,尝试改变出行方式,还是需要添一点自由玩耍的勇气,踏出第一步,之后的海阔天空就顺理成章。什么是好的旅行当然人人标准各有不同,但旅行毕竟是难得的人生经历。尝试以不同的方式踏出家门,能够通过旅行了解什么,在不同的风土人情中享受什么,甚至能够“在路上”历练什么,这些问题也许就能由此获得不同的答案。

这种自由玩耍的勇气,对于旅行服务商来说,也意味着新的商机。当消费者希望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进化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服务商也可以从这种需求的变化中进一步创新自己的产品。如今的消费者已经有能力和意愿为体验和质量“买单”,互联网对信息聚合的能力也足以支撑将碎片化的需求形成产品。电影《魔戒》和《霍比特人》三部曲上映后,新西兰的旅行机构曾推出各种各样的电影拍摄场景实地游。笔者也有在意大利工作的朋友参加过当地旅行社组织的俄罗斯博物馆游。每天上午有专业人士带领参观博物馆,下午自由活动,在跟团的省心和自助游的丰富之间找到双赢的平衡点。

玩得舒心,玩得精彩,放开心态,勇于尝试,人人都可以享受不一样的旅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