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尚飞
幼儿园响应号召,开展“去小学化”,不教唐诗,不教100以内的加减法,而许多家长却要么选择开设小学课程的幼儿园,要么园外自学。其实,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些家长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他们所持的理由是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认为如果非要极不恰当地将人生比作是与他人的赛跑,那也是一场长跑,而不是短跑。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只注重孩子的眼前而忽视孩子的未来,就等于是以短跑的姿态投入长跑,你让孩子情何以堪?
现代社会,幼儿园担负着重要的教育任务,但其侧重点却不是背了多少诗歌,做了多少习题,记了多少单词。幼儿园的教育重点,还是在于孩子习惯和兴趣的培养上。1978年,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有记者问一位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令人意外的是,这位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儿园。”记者不解,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老人说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孩子从家庭到幼儿园,意味着从依赖走向独立,意味着开始过一种集体生活。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既有助于他本人的健康成长,也有助于他学会与人相处。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陪伴一个人一生,这些习惯就渗透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只着眼于目前学到了多少文化课上的东西,而不注重做人的基本习惯的培养,要么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进一步学习,要么会让他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其实,现在的众多幼儿园也不是不教孩子学科知识,而是在用适合孩子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方式在教学。这种方式,往往带有游戏的性质,很容易就能让孩子从形象过渡到抽象。称量沙子,让他们懂得重量;观察草木,让他们学会形容。这样的方式,符合孩子的天性,不但让他们感兴趣,且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求知的欲望,而这样的欲望,将会成为将来他继续学习的持久动力。枯燥的逻辑运算,机械的死记硬背,好像在短期内提高了孩子的学业水平,却也在无形中泯灭了他们的兴趣,昙花一现的“优秀”后,紧跟着的往往就是厌学。
对于部分家长的错误认识,幼儿园有义务进行说服教育。早在2011年底,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然而,一些学前教育机构至今仍然在开设小学课程。究其原因,是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这种做法很不好。幼儿园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是关乎孩子终身的大事。如果被科学理论和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那么,就要义无反顾地坚持。这才是对孩子、家长、社会的负责任的行为。明知不对,为了一时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教育尊严;迎合了家长的不合理需求,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这是不道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