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童政 周骁骏报道:为了实现“临港大企业顶天立地,县域企业铺天盖地”“两轮驱动”,形成临港工业和县域工业互为支撑的发展新格局,从2010年开始,广西钦州市把实施“县域工业突破工程”和“县域工业壮大工程”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使全市县域工业发展提质增效。
近年来,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步伐的加快,钦州市沿海成为一方发展的热土,中石油千万吨级炼油厂、金桂浆纸等大工业、大项目纷纷进驻,使钦州市经济总量迅速扩大。
“这些大项目上马并不能掩盖广大县域工业发展薄弱的问题。县域是城乡连接的节点,承载着大多数人的就业。县域强则市域强,解决钦州发展的问题不能全依赖临海大工业。同时,临海大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县域经济的支撑。”钦州市工信委副主任许家辉说。
2010年7月,钦州市全面实施“县域工业突破工程”,目标是三年内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县域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实现“翻一番”,亿元以上产值企业户数达到100家左右;园区工业产值占县域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
在实施“县域工业突破工程”中,钦州市充分发挥保税港区和全国工贸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政策优势,扩大开放合作,集中力量引进中小企业。其次,创新园区开发模式,推动园区经营性项目市场化运作,实现园区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进一步放宽准入,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发展。
3年下来,县域工业突破目标基本完成。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8.4%。2012年年末,“县域工业突破”在经济发展战场上转为“主力”后,钦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县域工业壮大工程”,县域工业由“突破”向“壮大”升级,力争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县域工业总产值超过900亿元。
“县域工业壮大工程”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壮大规模和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统筹产业合理布局为引领,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动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过去钦北区工业主要以选矿和冶金为主,能耗高,效益低。而新建设的项目包括投资20亿元的肉鸡养殖加工项目、电动汽车锂电池项目、钢材加工贸易和物流等,带动、辐射能力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钦北区委书记李从佳以实例讲述县域工业的升级过程。
县域工业发展的重点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钦州深入开展就业、创业、兴业“三业”行动,激发市场各经营主体的活力。同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扶持、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灵山县宇峰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公司利用当地丰富的中草药加工保健食品。副总经理余远文告诉记者,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公司建立了2万亩中草药原料基地,带动8000多农户增收致富。如今,公司已控制了国内70%的原料市场,年产值达到3亿元。
“在各项政策的扶持下,在我们十里工业区的宇峰保健、百强乳业等一批企业迅速成长。如今,园区产值已达到110亿元。”灵山县十里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源锋说。
通过实施“县域工业壮大工程”,钦州市县域工业已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由推动经济增长的配角向主角转变。2013年全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4.37亿元,同比增长50.7%。特别是在中石油停产检修减少产值140亿元的情况下,由于县域工业的出色表现,全市经济依然保持稳定,没有大起大落。今年上半年,钦州县域工业延续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3.32亿元,同比增长2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6.16%,拉动增长12.1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