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江苏宜兴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季考结果“出炉”。拿着成绩单,该市万石镇农户李建卫一脸笑容,因为他“承包”的河道在几次抽检中均是优秀。他告诉记者,通过治水,农村的生活污水实现了集中处理,河水变清了。
宜兴位于长江流域的下游,太湖上游。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宜兴被推到治理太湖的最前沿。宜兴境内有9条河流直通太湖,河道综合整治首当其冲。
“河长制”是宜兴在综合整治河道中的创新之举。宜兴将全市3699条河流全部“承包”给各级党政领导,由他们担任“河长”,“河长”完成河道整治任务的情况纳入政绩考核。随着“河长制”的层层推进,社会力量也被带动起来。宜兴沿河、沿湖的企业主动放弃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力求通过清洁生产来实现企业发展。
近年来,宜兴将“河长制”进行升级。
李建卫从事河道疏浚工作已近10年。他在工作中发现,宜兴各地对河道管理通常采取分段管理的模式,不仅花费大,且存在一定盲区。去年10月,在相关政府部门支持下,李建卫联合周边农户,成立了江苏首家河道综合管理专业合作社。
除了创新河道治理模式,宜兴还推出一系列强有力的治水举措。宜兴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建立病虫测报网络,禁用甲胺磷等18种高毒高残留农药;深入开展小化工、琉璃瓦、水泥立窑等专项整治行动,累计关停化工企业575家、琉璃瓦企业404家、铸造企业65家;对全市环境基础设施实行统一规划、管理,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1座、污水管网1300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