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接力改革大业·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回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1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商品经济”曾是新起点
赵淑兰

当下的中国,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国何以快速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对世界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从根本上讲,得益于29年前,党中央作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决定。这就是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首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由于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厘清了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的关系,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

今天,我们看惯了股市的涨涨跌跌,看惯了企业的生生死死,看惯了市场的起起伏伏,这是因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早已成为国人的共识。但在29年前,很多人都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

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前提,《决定》提出改革的基本任务,就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为指导,“七五”计划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三:一是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二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三是国家对企业的管理逐步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

在“商品经济”渐成共识之后,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此后的几年,不仅经济连年高速增长,老百姓家里多年的“老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很快被录音机、电视机、电冰箱“新三大件”取代;布票、肉票、油票、粮票、电视机票逐步走入历史,中国经济告别了短缺时代。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的第一个飞跃。它与发展商品经济的辉煌成就一起,为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正是由于发展商品经济,并最终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中国经济才不断焕发出新活力,我们才可能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必将开启又一个新时代!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