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社会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阳光救助暖万家
本报记者 陈 郁
10月18日,南昌市青山湖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左一)向前来咨询的市民讲解五保供养政策。
当日,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民政局、湖坊镇联合在华安社区开展以“阳光救助暖万家”为主题的救助政策宣传活动,为市民提供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咨询,并现场接受救助申请。
新华社记者 周 科摄

10月21日,民政部启动“社会救助宣传周”主题活动。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救助覆盖面不断扩大,救助水平持续提高,在保障改善民生、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困难群众 应保尽保

“真像做梦一样!若不是政府的好政策,咱啥时才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住进生活设施齐全、租金低廉的廉租新房,原本家境贫寒的高文良一家甭提有多高兴了。

近年来,随着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许许多多像高文良一家那样的生活困难群众,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保障。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给予的差额现金救助,主要解决城乡贫困人口在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基本生活方面的困难。

我国城市低保与农村低保分别于1997年和2007年在各地全面建立,2007年底实现城乡全覆盖,实现了用制度保障全体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的历史性突破。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085.9万人、农村低保对象5304.8万人,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与此同时,救助水平持续提高。截至今年8月,全国平均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352元、每人每年2264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2%和18.7%;1至8月全国累计支出城市、农村低保资金分别为476.5亿元、555.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0%、27.5%;城市、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239元、104元。

此外,为保障农村最困难群体的生活,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稳步推进,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村“五保”供养政策法规体系,将供养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专项保障,并适时调整“五保”供养标准,提高了“五保”对象生活水平。为推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规范管理和服务,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有29个省份开展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法人登记工作,加快推进敬老院转型升级。

201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政策措施,要求各地抓紧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完善审核审批流程,强化监督检查,夯实基层能力,推动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科学化、精确化和规范化。

确立专项救助制度

家住上海市普陀区的小女孩蓓蓓,2008年5月确诊患急性淋巴白血病,数十万元的治病费用让小蓓蓓一家不堪重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普陀区红十字会联系上海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积极开展“阳光成长计划”爱心资助活动;普陀区少儿住院互助基金为小蓓蓓报销24.8万余元医药费……

“当困难群众遇到临时性、突发性困难,穷尽其他社会救助及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不能满足其基本生活时,就需要通过临时救助制度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副司长刘喜堂说。

早在2007年,民政部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部署各地探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截至目前,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部分省份还建立了临时救助专项资金。救助范围普遍由城乡低保对象扩大到低保边缘群体,部分地区还将常住非户籍人口和外来务工等流动人口纳入救助范围。

2009年,民政部等4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大力推进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按照《意见》,各地积极推开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并加快推进“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

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250个县(市、区)开展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据统计,今年前6个月,全国共给予医疗救助3820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94.3亿元,比上年大幅度增长61%;共给予临时救助146.1万户次,支出资金179.5亿元。

大力推进“阳光救助”

民政部日前发布《关于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实施的监管力度。

“城乡低保是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托底性民生保障的核心,低保金是城乡困难群众的救命钱。民政部对低保中的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说。

为此,除了督促地方认真严肃查处外,民政部还指导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杜绝相关问题的发生,包括完善制度,进一步完善低保对象认定的收入财产条件等。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出台了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对申请对象的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作出规定;健全机制,探索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从多方面核实低保申请人的家庭收入、财产等情况,增强基层民政部门认定低保对象的能力,目前上海、河北等15个省份已经建立省级核对工作机构,年内全国30%的地区将建立核对机制;落实责任,强化乡镇(街道)的受理责任、审核主体责任和县级民政部门的审批主体责任,搞好公开公示、长期公示,增强工作透明度,实施“阳光救助”。

此外,民政部门还规范低保标准科学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探索社会救助标准法定量化机制,指导地方动态、适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制定层级等。“将在全国全面建立跨部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督促各地建立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刘喜堂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