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检测样品和标准样品的颜色一致,说明腊肉和香肠不含亚硝酸盐或者含量极低,如果使用了亚硝酸盐,试剂的颜色应该是红色的。”
春节前夕,贵州省湄潭县工商局的工作人员来到县七星桥临时大菜市,一边检测食品,一边告诉群众如何鉴别食品是否安全。
在菜市的野谷草净菜超市,工作人员随机割取了10克左右的腊肉和香肠,切成碎末后倒进小杯子,添加纯净水充分搅拌,再把溶解液倒进试剂管。大约5分钟后,监测结果“新鲜出炉”。“合格、安全。”工作人员告诉周边的群众,让大家放心购买。
在鲜肉售卖区,工作人员一边进行快速检测,一边给记者解释检测原理,“过氧化物酶只存在于健康动物的新鲜肉中,有病动物肉一般无过氧化物酶或者含量甚微。通过测定过氧化物酶的含量,便可初步判断是不是病害肉”。
当天较费时间的是蔬菜农残超标检测,10多种蔬菜总共花了2个多小时。
在菜市的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从快速检测箱里拿出快速检测仪,把农残洗脱液滴到白菜、菠菜、红菜苔、油菜叶等蔬菜的叶片上。5分钟后,再把液体分别注射到早已准备好的试纸上。25分钟后,打开快速检测仪,检测结果一目了然。
“快速检测箱帮了我们的大忙,过去,我们只能凭经验用肉眼来判断食品是否含有添加剂或者违禁化学物品,现在有了快速检测箱,肉、油、白酒、蔬果等常见食品都可以做到快速检测、快速分析,合成色素类检测仅需30分钟,而比较复杂的滴定类检测也只需45分钟。”湄潭县工商局经济检查大队长田茂怀告诉记者。
针对春节期间的食品安全,贵州省工商部门今年1月份对食用油、香肠、腊肉、白酒、饮料等15类食品进行了重点监测,监测区域覆盖该省9个市(州),确保节日期间“舌尖上的安全”。
据了解,贵州省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健全的流通环节食品质量检测体系、流通环节食品行业自律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体系。去年,该省工商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9.6万人次,检查经营户61.4万户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8万个次,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6.4万公斤,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15.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