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能过剩不可小觑
马志刚

来自有关部门最新消息,2012年我国粗钢产能预计高达9亿吨,而前11个月粗钢表观消费量仅6.2亿吨,产能严重过剩导致吨钢利润大幅下降、企业效益显著下滑,1至10月钢协会员企业亏损额达52.2亿元,全行业陷入净亏状态。

钢铁只是冰山一角。前几年在楼市火爆和“铁公基”等投资大幅增加的拉动下,有色、建材、船舶等均出现“大干快上”局面,如今步入产能集中释放期的这些行业不少都掉进了产能过剩泥潭。不仅传统行业,连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新兴产业也在短时间重蹈覆辙。以光伏为例,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年产能在40GW左右,但全球新增的装机容量只有30GW左右。有研究判断,与上世纪末和2005年前后我国发生的两次过剩相比,此轮过剩波及领域更广、形势更严峻。

产能过剩不可小觑。去年相当多企业盈利状况不理想,与行业“去产能化”和“去库存化”有很大关系。据国家信息中心的一项测算,2012年头10个月仅企业去库存化就下拉经济增速0.8个百分点。产能过剩对企业经营的压力,还会引发投资欲望下降,并由此引起信贷收紧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一些人担心,这种情况如果任其发展,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将中国带入“铁锈时代”。“铁锈时代”是对部分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产能过剩导致厂房闲置、设备锈迹斑斑的一种形象描述。

化解产能过剩这一难题,需要消化、转移、整合一部分产能,下决心淘汰一批产能。但从长远看,还应在造成这一问题的背后找原因、觅转机。分析起来,产能过剩主因有二。一是需求不足。这两年的全球需求萎缩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是产能过剩问题暴露并加剧的大背景。所谓“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就是这个道理,即当需求旺盛、经济高速增长时,那些过剩行业可能不会显现;但经济一旦回归自然,过剩产能就可能“水落石出”。从全球范围来看,发达国家制造业在这一大背景下也已风光不再。去年12月3日,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公布的11月制造业指数从上月的51.7滑落到49.5表明,美制造业还在萎缩。同期,欧元区制造业已连续第16个月处于萎缩状态。就连制造业强健的德国,也显疲态。这警示我们,产能过剩与经济下行碰头后果可能很严重。二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研发不行,就是落后产能”,无论是对钢铁还是对光伏产业,过剩的其实都是中低端产能。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现在面临的产能过剩主要是相对过剩,产能过剩解困的根本之道在于转型升级和创新。尤其是全球经济已步入深度调整期,发达国家管技术、我们出力出资源拿“辛苦费”这种分工模式已是穷途末路,知识和科技在产业竞争中的权重越来越大。我们应顺应这个趋势有所作为。

更要注意到,产能过剩还与一些地方“重速度轻质量”的投资激励导向密不可分。在“速度为王”的政策偏好下,容易出现哪个领域热政府就鼓励企业往哪“砸钱”,那个领域就“一哄而上”的局面。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情况下,政府的这种投资导向作用对资源配置是有相当影响力的,而资源错配的结果往往就体现为盲目投资引起产能过剩。所以,避免过剩加剧,关键还在改革,要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让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