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丧失竞争力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是“升级版”的战略机遇。虽然全球性的经济增长低迷在一段时期内仍将持续,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迎来了新兴经济体国家“工业化”、“城镇化”需要大量设备与投资的机遇期。
从技术角度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积累,中国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高性价比”的技术转让,华为公司在这方面可谓典范。
同时,中国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和十年内兼而备之的“大市场优势”与“低成本优势”将吸引跨国公司对中国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联合国近期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跨国公司未来技术研发地首选中国,技术的“溢出效应”将有利于中国公司增强国际竞争力,拓展海外市场。统计显示,2003年至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由28.5亿美元增至746.5亿美元,位居全球第六。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投资大幅下滑,中国企业“走出去”逆势上扬并保持稳步增长。
“走出去”从而实现全球配置资源是中国企业的内在要求。中国企业发现,在跨国公司全球配置资源的背景下,如果国内企业只局限在国内,竞争上将处于劣势。而且,中国公司海外并购,比如吉利收购沃尔沃也是缩短技术追赶周期,扩大生产能力和加速品牌国际化的手段之一。
经过欧洲这一两年的调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再引爆大规模“地雷”的风险已经大大降低,中国企业可以到欧洲去并购一些感兴趣的高端生产要素。
在当前机遇下,目前中国企业更应该积极进行低成本的并购,并购品牌、技术、渠道,这是难得的历史机遇。要利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机会,大幅度提升中国企业在高端产业的活动。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的加工制造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下一步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将可能成为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全球的维修中心。但现有的政策是不匹配的,还需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