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7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住得下、留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四川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重实效

  地处川西北高原的四川藏区是全国第二大藏区,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18个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个县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总面积达24.97万平方公里,共有人口187万,其中藏族人口124万。

  为了改善藏区群众的居住条件,四川省近年来先后实施牧民新村、扶贫新村、移民新村等民生工程,安置了1.2万多户、6万多名牧民,但仍有不少群众未定居或仅住在简易房中。截至2008年底,四川藏区有纯牧民53.3万人,其中未定居的有21.9万人,仅有简陋固定居所的有25.4万人。

  2009年,四川省决定实施“改善藏族群众生产生活”三大行动,进一步提高藏区民众的生活水平。其中,藏区牧民定居计划决定在2009至2012年的4年内投资180亿元,在29个牧区县规划建设1409个定居点,改变10万户、48万未定居和半定居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家家有固定房、户户有新帐篷、村村有活动中心”。

  与此同时,和藏区牧民定居计划配套实施的帐篷新生活行动,则无偿为牧民提供适合游牧生活的10万顶新型帐篷。同时资助提供的折叠钢床、多功能组合桌等9件套配套设备,涵盖了牧民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让牧民在游牧过程中也能享受多姿多彩的现代生活。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藏区牧民定居行动和帐篷新生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09年当年规划的255个定居点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共开工建设定居房2.2万多户,完工1.9万多户。建成村民活动中心203个、学校23所,10万顶帐篷及配套生活设备全部发放到户。为定居点配套修建的连接公路、村内便道、高位水池、供水管网和水井、变电器、移动通讯发射塔、卫星电视接收设备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建成。

  安居过后,如何使牧民“乐业”、致富成为当地党委政府正在着手解决的一件大事。在实施藏区牧民定居计划的过程中,四川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将解决现实问题与促进长远发展相结合,既要注重解决牧民定居、就医、子女上学等现实民生问题,又以“住得下、留得住、可发展、能致富”为目标,改善生产设施和规划配套产业,提前为特色畜牧产品加工、特色旅游业等产业发展预留空间、奠定基础。 

         文/新华社记者 吴晓颖 江 毅

            (据新华社成都7月27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