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何秀超

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严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21世纪世界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一项政策出台,不管初衷多么好,都要考虑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考虑实际执行同政策初衷的差别,考虑同其他政策是不是有叠加效应,不断提高政策水平”“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提供了科学指引。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是协调整合资源、打好政策“组合拳”的必然要求,对于推动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有助于避免“合成谬误”和“分解谬误”,提升宏观调控水平;有助于精准传递政策信息,稳定和改善社会预期;有助于各类政策举措落地显效,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有助于形成政策合力,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产业体系完备优势,增强经济发展韧性;有助于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需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强政策目标取向一致性。厘清政策目标之间的逻辑联系及关联机制,设计科学合理、层次清晰的目标体系,找准宏观政策发力点和方向。二是增强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兼顾经济短期的周期性波动与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保障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三是增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大财政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确保不同经济政策导向各有侧重,落地实施环环相扣,放大组合效应。四是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增强全局观,坚持系统观念,善用“十个指头弹钢琴”,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形成系统集成效应。五是加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持续提升评估工作的质量效率,创新完善评估方式方法,精准分析多项政策的叠加效应,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还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避免地方重复建设、同质竞争等问题。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2024-06-28 何秀超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842.html 1 <p>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