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结构转型破解发展难题

刘 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从提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再到提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些都是根据新时代发展出现的新特点、呈现的新变化提出的一系列战略举措,具有内在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发展的实质是结构的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等。实现以上目标,任务十分艰巨。这要求我们推动经济发展不仅要实现量的合理增长,而且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难以实现这样的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主要是优化经济结构,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和分配结构等。通过创新驱动、效率提升来推动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发展新质生产力与结构优化息息相关,也与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紧密相连。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从而为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重要助力。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关键要优化结构。当前,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这不仅有经济发展总量上的差距,而且有发展结构上的差距。发达经济体为提高其竞争力,正在努力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纷纷制定了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规划,积极抢占未来科技与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这种日趋白热化的竞争,实质上是产业结构上的竞争。我们必须适应这一趋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低碳技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又要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要超前布局建设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

破解发展难题的核心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转型升级。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面临的很多挑战和问题,都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无论是消费层面的数字鸿沟有所加大,还是生产层面新兴力量对传统的替代,都会带来产业结构、生产结构、分配结构乃至社会结构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同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会带来结构上的变化,对制度变革、生产关系变革的要求是系统而深刻的。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用好改革这个重要法宝,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

2024-06-28 刘 伟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839.html 1 <p> 以结构转型破解发展难题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