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系统集成理论探索

顾海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整体布局和目标上看,这些年来,“三个进一步解放”有机结合、协同并进,丰富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系统集成理论,为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注入强劲动力。

从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成这一系统集成理论的演进逻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成为近年来改革发展的显著标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促进社会生产力跃升,要求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涉及的结构、规模、质量、效益及其关系重构,既是“三个进一步解放”的显著成就,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课题。

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构成这一系统集成理论的主导和主题。新发展理念发挥着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作用,事关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将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质效向好的特征。

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到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再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构成这一系统集成理论的过程特征和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引致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产生,形成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形成新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能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保障。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系统集成理论表明,只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接续推进中,才能达成“三个进一步解放”的综合效能和整体势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只有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提供强大牵引,才能更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注重把握社会生产力的内涵、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深化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新发展中的枢纽作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系统集成理论的重要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逻辑。

(作者系北京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2024-06-28 顾海良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837.html 1 <p>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系统集成理论探索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