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5月9日讯 记者曾诗阳报道: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工作情况。
据了解,从1月23日至4月7日,中日友好医院先后派出6批、164人的医疗队驰援武汉,分别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开展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在东西湖方舱医院和光谷方舱医院开展轻症患者诊疗工作。
初到武汉时,医疗队面临物资短缺、床位不足、人力有限等难题。为应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医疗队利用排风扇、塑封枪等简易工具“开荒式”改造病房,在24小时内将一个普通病房改造为能够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隔离病房,基本建成“三区两通道”的工作环境。
援鄂医疗队副队长、外科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段军回忆,为了解决设备不足问题,中日友好医院连夜从北京运来两车29件重型生命支持仪器,包括呼吸机、监护仪、ECMO等,为降低病亡率、提高治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由于人手有限,医疗队医生被分为3个梯队,第一梯队为重症医生和呼吸危重症医生,负责管理危重症病人;第二梯队为内科、外科、急诊科和中医科室医生,负责管理普通重症病人;第三梯队为后勤科室和行政科室,负责协调保障工作。
“我们制定了多种制度和流程,包括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主诊医生负责制等。”段军表示,在设备到位、人员结构优化、流程改良基础上,临床救治工作有序展开,截至4月7日,医疗队共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100名。
与定点收治医院相比,方舱医院收治病人症状偏轻,但数量更多,隐患风险更高,医疗需求更大。为保证方舱医院医疗工作顺利开展,医疗队制定了科学有效、简便易行的方舱医院管理模式,并不断完善。
“我们通过设立观察病区,畅通入舱、出舱和转诊通道,增设移动方舟CT,加快患者检查速度;通过规范化治疗、多样化康复,以及人性化关怀,严防轻症转重症。”中日友好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领队王燕森介绍,医护人员实行分区值班和责任制护理等规定,密切配合,保证管理不乱、治疗连贯。
此外,医疗队为患者专门设计了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平台,内容涉及患者从入舱到出舱可能经历的各个环节,保证治疗和康复能够同步。“每位队员用细心、爱心和责任心,赢得了患者的舒心、安心和放心。”王燕森说。
“中日友好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第一时间到达武汉,包括医生、防护、放射、药学、检验、管理人员等,这是我们救援队首次整建制参加援助工作。”王燕森表示,医疗队援助武汉期间,累计接诊患者383人次,累计管理患者3643人次,最终实现“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出院患者零回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