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无法完全做到利用手机阅读“必读的书”,最起码,我们得多读一些可读之书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阅读率持续向好,这其中很大程度上得拜智能手机所赐。
与纸质书阅读相比,手机阅读的确有其便利之处。它使阅读真正变得“无所不在”,车站、地铁、街边,只要略有闲暇,便可拿出手机读上一会儿,想读什么读什么;况且,不只能够用眼睛读,还可借助于听书软件津津有味地听。读了、听了之后若是深有感悟,那就不妨利用微信、QQ,或者登录读书网站与志同道合者畅快地交流,在“共享”中充分体味“悦读”。
可以说,随身携带一部手机,无异于拥有了一座图书馆,拥有了一帮“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书友。手机阅读运用得法,会改善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增添其生活情趣;会为吸引、促进更多的人亲近书香,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不少人的手机阅读口味有些令人担忧。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情况,超过两成手机阅读者喜爱“都市言情”类小说。另有数据表明,我国7.31亿网民中,网络文学用户已达3.33亿,手机上“网文”阅读者达3.04亿。
都市言情类小说、网文不是不可以读,可总体来讲,这类阅读内容文化养分不多。它们除了供人消遣,聊作谈资之外,似乎再无其他意义。特别是在目前网上此类作品缺乏有效管束的情况下,低俗、谬误时有所见,诚若是,那真就“开卷无益”了。
知名学者、作家周国平在其《读永恒的书》一文中,将阅读内容分为了三大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它们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它们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三是必读的书。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
手机不过只是一种工具,它为方便人们的阅读提供了更多可能。既然所置身的这个网络信息化时代使我们有条件接触它、运用它,那就最好认清其利弊,努力做到扬长避短,不能在浑浑噩噩中沦为手机的俘虏,被手机牵引着过度关注于一些无意义甚至有害的内容。时下,在有识之士的努力下,网上值得阅读的内容并不少,即便我们无法完全做到利用手机阅读“必读的书”,可最起码,我们得多读一些可读之书,远离完全不可读的内容。这样的话,伴随时光推移,高质量的手机阅读成就的将会是不一样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