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4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匠人匠心
□ 秦延安

今天,匠人已不是狭隘的手工艺者,更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

在街头,看到一位修伞的师傅,一捆伞骨、一把尖嘴钳、几缕铁丝、一针一线,便让那些损坏的雨伞,在他的手下焕发出新的光彩。虽然这修伞的活计并不起眼,一把雨伞掉线或脱骨了在现代人眼里也不足为重,但修伞的师傅仍然乐此不疲地摆着摊,接待着那些需要修伞的人群。

这种固定的摊点,相比昔日走街串巷的手艺人来说,是一种进步和提高。在缝缝补补又三年、艰苦过日子的年代,这些手艺人不仅是缔造者,更是修葺补旧的完善者。

在旧日的乡村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推车挑担的手艺人。他们凭着一腔热忱,在服务乡民的劳动中,赢得了养家糊口的生计。“磨剪子嘞,戗菜刀”,“缠簸箕,缠笸篮”,“修—风—箱,补—锅—嘞”那些拖腔带调、高高低低的吆喝声,如扩音喇叭般无孔不入,吸引着一帮婆婆媳妇忙着找出屋里的剪子、菜刀,或簸箕、笸篮等,只要接了第一单生意,不一会,许多村民便闻风而来。因为经常走街串巷,村民们基本熟识这些手艺人。为了获得乡民们的信任,有些手艺人甚至当天不收钱,让村民们先使用待下次来再给钱。凭借着精湛的技艺,手艺人获得了四乡八邻的称赞。

有手艺什么时候都不会饿死。学手艺是乡人为孩子谋生的首选。旧时,许多没有继续读书的少年,便很早地出去当学徒。不管学什么,都是为了未来有饭吃,有一门能养家糊口的技艺。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要想学艺出师,成为某一领域的状元,却并不容易。这不仅需要千般努力,还要有恒心和钻研的精神。何况那些教手艺的师傅们也不愿意倾尽所学地把自己的手艺教授给你,唯恐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因为秉承技艺的传承,这些手艺人即使学满出师,仍精益求精,孜孜不倦,所以他们又有了一个总的称谓,匠人。根据从事的工种不同,匠人又有画匠、铁匠、泥瓦匠、木匠、剃头匠等之分。因为是能工巧匠,因为独具匠心,所以无论走到哪里,这些匠人都受到人们的尊敬。而他们,也在自己的工作中,创造着中国智慧。西安小雁塔历经两次地震仍巍然屹立,山西应县木塔遭受千年雷电仍无恙,南京无梁殿不用一根木头盖起五间大殿……这些传世工程,不仅承载着古代工匠的精工之美,而且还隐藏着无尽的技艺奥妙。即使今天,有一些技艺仍让我们望尘莫及。

快节奏的工业时代、高品质的生活追求,迫使每一个人前进,匠人自然也不例外。昔日的补锅匠已经修理高压锅、电饭煲了,剃头匠也开起了美发店……有些技艺,随着器物的淘汰,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比如修风箱、缠簸箕的。还有一些技艺,则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凭借着一种坚持的倔强,那些匠心更是得到了放大,比如木匠、泥瓦匠。只不过他们现在盖的是几十层高的摩天大厦。因为对专业的坚持,对匠人精神的倔强,一些匠人终成大师。而匠心,也早已走出传统手工匠的范畴,成为各个领域里追求专业和极致的代名词。

世界再嘈杂,匠心需沉静。今天,匠人已不是狭隘的手工艺者,更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除了拥有精湛的手艺之外,更重要的则是敬业、严格、追求卓越的匠人精神,那不仅是器物有魂魄、匠人自谦恭的古老传承,更是我们原本就温柔敦厚的底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