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一定是成为最好的那一个,更不是表现得无懈可击
里约奥运会让我们发现了一群耿直boy耿直girl。
赛前备受关注的宁泽涛100米自由泳比赛失利,他跟记者的对话是这样的——
“早上是不是还有点紧?”
“没有啊,目前就这个状态。”
“是不是到这边还不太适应?”
“没有没有,目前就这个水平。”
“这两天胃怎么样,之前不是挺难受的吗?”
“都挺正常的。”
试图帮忙找借口的记者就这样被拍在了沙滩上。
同样不按套路出牌的还有夺金热门曹缘和秦凯。在无缘男子三米板双人跳水金牌后,他们不顾记者的明示暗示,否认恶劣的天气、绿色的池水影响了自己的发挥,只是坦承“结果虽然不太好,但我们共同努力过了,也欣然接受”。
电视机前带着孩子看比赛的家长有没有觉得这一幕幕很眼熟?不停地帮运动员找原因的记者,像不像某些护短的家长?
很多家长都习惯替孩子找借口,转嫁责任。最经典的场景就是孩子摔跤了,家长赶紧抱起孩子问:“是这块坏石头硌到宝宝了,对不对?宝宝不哭,咱们打石头!”有时候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执,也会有家长上来就说“这个小朋友不好,以后咱们不跟他玩儿了”。
其实石头有什么错呢?但家长总觉得这不过是哄哄孩子,让他们不哭而已。可是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学会了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推到外部环境身上,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他长大了会怎样?
比如说经常摔跤的孩子,他不会意识到可能是自己走路太快,没有低头看路,没有注意到自己的鞋子穿着不正确;跟小朋友起争执的孩子没有意识到抢人家的玩具是不对的,更不能随意动手打人。久而久之,小孩子的评判标准就是“我永远没有错,都是别人的错,谁都得让着我”。慢慢地,他很可能会成长为一个自私、没有担当、受不了一丁点挫折的孩子。
失败者找理由,成功者找方法。奥运选手们找借口容易得很,比如宁泽涛完全可以说“对,我胃很不舒服”,曹缘和秦凯可以说“那池水看着很瘆人,影响了发挥”,傅园慧也可以说自己本可以游得更快,可惜身体不凑巧。
但如果他们这样找理由,那他们永远都无法正视自己的短板,也找不到解决之道,无法成长为世界一流运动员。
同样,一个遇事只会怪别人、心理像花儿一样脆弱的孩子进入社会,恐怕也很难适应激烈的竞争,无法身心健康地成长。
部分家长真的应该向奥运选手们学习,调整一下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成功不一定是成为最好的那一个,更不是表现得无懈可击。如果能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己,尽力展示出当前最好的自己,同样值得骄傲。家长们也应该学会教孩子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不逃避、不放弃,享受成长路上的每一个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