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8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块“责任田”
□ 刘立新

两块责任田都要耕种好,没教好学生,愧对自己的良心;没种好庄稼,一家人吃什么

乡村教师心中有两块“责任田”。

第一块责任田是学生。这一块是重中之重,放在首位。上世纪80年代,中国应试教育方兴未艾,那时流行以分数论英雄,乡镇每学期要举行统一考试,各年级按平均分高低依次排名。成绩表册上,赫然写着某某学校、某某年级、某某教师排名第几。可想而知,当时乡村教师心理压力是多么的巨大。特别是民办教师更被分数压得喘不过气来,因为考砸了不但得不到教学奖,还要罚款。那时民办教师工资低得可怜,更可怕的是还会影响他们“民转公”(转为正式教师)。为了教学,为了分数,乡村教师起早摸黑,拼着命在学生这块责任田里辛勤地耕耘,备课、上课、批作业,模拟考试、改试卷、讲试卷,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自从素质教育实施以来,乡村教师“解放”了,乡镇不再组织统一考试了,学生考试成绩不再排名了。为了适应和胜任素质教育,乡村教师鸟枪换炮,放下教鞭、抛弃黑板,克服重重困难和城里教师一样制作课件、用电脑备课、多媒体上课,教得愉悦,学生学得也轻松,课堂效果不断提升。同时,老师们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寒假、暑假忙里偷闲给自己“充电”,学识谱、学美术、学写毛笔字,乡村教师素质大幅度提高。这一切都是为了精心呵护学生这块责任田啊!

第二块责任田是自留地和自留山。

乡村教师生活在农村,或多或少都有些自留地或自留山。平日,忙完学校忙家里的农活儿,干起活来像一头拓荒的牛。放下木犁扛起耙,放下耙又拿起锄头,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下班回家,乡村教师气也来不及透一口,扛起犁或耙,扬起长鞭,牵着牛,踩着满地的夕阳上山下地去劳动,直干到筋疲力尽,两眼一抹黒才罢休。兴致来时,他们一边走,一边哼着歌儿,歌声在沉寂而空旷的野外传得很远很远,淌着汗水的脸上写满了怡然自得。

够呛的是农忙季节。乡村教师一心挂两头,一头是学生,一头是家里,孰重孰轻,他们心里像明镜一样清楚。为了节省回家拿劳动工具的时间,他们把锄头、犁、耙等都放在地里。午饭时分他们顾不上吃饭,干脆从学校直奔地里,劳作一番之后,大汗淋漓,全身湿透了,衣服都能拧出水来。再看看手表,算好吃饭和上班的时间,三步并作两步心急火燎赶回家,端起饭碗,匆匆扒几口饭,放下碗筷,骑上自行车赶课去。有的老师为了省下回家吃饭的时间,索性随身带几只煮熟了的红薯充饥。尽管每天忙得焦头烂额、天昏地暗,但老师们从不因农活影响教学。用他们的话说,两块责任田都要耕种好,没教好学生,愧对自己的良心,村民会指着他们的脊梁骨骂,一辈子不得安宁;没种好庄稼,一家人吃什么?再说左邻右舍还会说闲话的(说他们懒惰)。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学生那块责任田,误人子弟可使不得啊!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如今,乡村教师工资翻了几番,当年的民办教师基本上转为正式教师了。令乡村教师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的是,除工资之外,还享受边远地区补贴和乡镇补贴,乡村教师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家里的自留地和自留山大多承包给种田大户了,再也不用扛着犁、耙去劳动了。他们正一身轻快、一身干劲、放开手脚在素质教育这块责任田里奋力耕耘、播种、收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