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2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还青春清白
□ 苏伯皓

青春题材可以衍生出来的关键词很多,胜出的一定是满怀真情实感的那一个

校园青春电影《我的少女时代》在《007:幽灵党》《饥饿游戏3》等好莱坞大片的“围剿”下,竟获得票房口碑双收入,着实让人吃了一惊。但仔细想想,《我的少女时代》火爆却有据可循。

想想前些年在网络上爆红的《老男孩》,还有接踵而来创造票房纪录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等,似乎感念青春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对比如今生活的压力大、节奏紧,在学校的日子是那么美好,能让我们从现实逃离,重新品味青春岁月的电影也显得那么美好。

从电影市场的角度来看,青春题材吃香也真不是一件小概率事件。近年来中国内地电影市场飞速发展,2014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定格在296亿元,另一个更为关键的数据是内地银幕总数已超过23000块。在这一基础上,中国内地电影市场也从粗放型发展进入了细分市场角逐。水涨船高,在电影产业一片大好的前提下,在观众见多了大场面开始关注内心需求的前提下,青春题材电影井喷式的发展也就不意外了。

但近两年中国内地青春题材电影的发展却有些差强人意,毕竟并不是所有人的青春年华都有高大上的奢侈品牌(类比《小时代》),也不是所有人的懵懂恋情都会和堕胎、自杀扯上关系(类比《左耳》《万物生长》),票房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口碑的胜利。

《我的少女时代》从剧情上来说略显老派,跟我们青春时期看过的言情小说还有曾经风行一时的偶像剧套路似乎一样;演员演出部分也只是中规中矩,偶有出彩。甩开这一切俗套,《我的少女时代》真的是在说那些我们青春的故事。善良、单纯、坚持是当中的主旋律,你我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青春影子,而不是过分扭曲的“成年人”眼中的青春。

事实上,青春题材电影的观影过程更像一场狂欢,狂欢的资本是群体回忆,观众随着电影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回到自己的青春岁月。中国第六代导演曾经用《阳光灿烂的日子》《十七岁单车》等电影给中国内地青春题材电影立下了极高的标杆,不是因为所有人都丢过自行车,也不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成长于部队大院里,而是其中展现的残酷和变动正是那一代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青春题材可以衍生出来的关键词很多,别让青春题材电影流于成年人的揣测、臆想。真诚地讲述年轻而有活力的故事,每个导演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真实切入点,相信最后胜出的一定是满怀真情实感的那一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