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4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贷款流向更加合理
莫 端

央行1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人民币贷款增加3.68万亿元,每月新增人民币贷款逾万亿元。

人民币贷款增加,既有银行信贷效益的考量,也有国家宏观经济大势的驱动。从银行贷款的流向看,则体现了中央政府宏观政策调控的方向,从而更能发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稳增长的作用。

其一,投向产业部门、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领域贷款增长较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6.09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增速比去年同期高出8.4个百分点,有利于防止房地产“硬着陆”。其二,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回落。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7%,钢铁、建材等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其三,投向小微企业、“三农”等民生领域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平均水平。银行贷款流向的新特点表明,银行信贷行为趋于理性,信贷结构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数据还显示,贷款成本有了很大回落,表明银行切实把解决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放在了重要位置。

但是也要看到,目前贷款增长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房地产开发贷款增幅较快,新增贷款流向房地产领域过多,银行要注意调节,不应让新增贷款仅成为房地产业的“催化剂”。比如,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虽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平均水平,但绝对数值仍然偏低,扣除水分后可能会更低。比如,钢铁、建材等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回落速度较慢,既表明产业结构调整的艰难,也表明银行在压缩产能过剩产业上有着更多空间。因此,银行还应进一步合理分布信贷投向,使信贷结构更加优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