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广州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实施办法》获审议通过,其中明确市一级见义勇为人员最高标准可对牺牲人员予以100万元奖励;同时,保安员、辅警、治安联防员、户口协管员、交通协管员等也纳入到见义勇为范畴,而将保安员纳入其中是全省首创。
奖励和保障见义勇为,广州拿出了足够的诚意和切实的行动,彰显了政府的责任担当,值得点赞。但奖励的金额之高,也引发了争议,甚至被指有“向钱看”的嫌疑。
在奖励和保障见义勇为上,如果只盯着奖金数额多少,势必会解读出很多问题。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只盯着百万奖金,而应跳出“金钱思维”的误区来看待对见义勇为的奖励和保障。毫无疑问,广州的《办法》亮点不少,比如“只认事发地不看户籍”,这种“开放”的胸怀值得称赞。更重要的是,重奖和保障的有机结合,避免了“一锤子奖励”的弊端,极大地消解了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这才是最大的看点。
此外,《办法》不仅规定了对见义勇为负伤人员救治救助等责任义务的条款,还明确规定了见义勇为人员可依法享受工伤保险、误工补偿、城乡低保、住房保障、经济补助、法律援助等人身权益保障。不得不说,这种保障是全面的、人性的。现实中,虽然多地政府对见义勇为者会给予物质奖励,但对有些受伤住院者的医疗费用来说往往如杯水车薪;而且,由于奖励的滞后性、单一性,甚至还出现过因一时筹不到费用而耽误治疗的情况,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广州不仅重奖励,还重保障,彰显了政府重塑社会风气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