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寒风呼啸。早上8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张炳福带着两名助手就已经到达了西安北客站,准备乘G673次高铁前往宝鸡。作为宝鸡一家从事北斗应用科技开发企业的兼职首席工程师,张教授的“双城”研发生活已经持续了近3年。“西安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而宝鸡是国家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基地,车程从过去的3小时到现在的40分钟,高铁让研究与制造的互动效率提高了近4倍多。”科研人员的感慨浓缩着一座城市的深刻变迁。
“半小时到西安,一小时到天水、两小时到兰州、四小时到成都、五小时到北京……”几年前,说起宝鸡的“一日经济圈”,没人相信;而今,随着西宝高铁、宝兰客专的相继投运和投建,这座地处秦岭脚下的“老三线”工业重镇已然跃居发展“一线”。
高铁带给宝鸡的首先是人流和人气。目前每天3趟对开运行的高铁列车几乎趟趟满员。长期从事省内短线游的西安国旅计调部经理赵振凯说:“过去游客到陕西,绝大部分滞留西安,宝鸡旅游业呈现严重的边缘化倾向。高铁开通后,情况完全改观,近两年来,我们宝鸡旅游组团量连续大幅增长40%,散客量更是成倍增长。”宝鸡旅游局监督管理科科长徐志魁介绍,为抓住高铁旅游契机,近年来,宝鸡市以石鼓山和茵香河为中心,积极打造中华名小吃城暨中华餐饮文化交流展示基地等一大批特色民俗旅游项目,曾经被冷落的“西线”正成为旅游“热线”。“再过两年,宝兰高铁开通后,东到北京,西到兰州、新疆,宝鸡在丝路旅游的结点位置将更加凸显。”
南依秦岭,渭河穿城,在中西部,宝鸡宜居环境优越。但是,由于偏居陕西最西部,宝鸡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发展“要素”外流。如今,高铁让这种孔雀东南飞的窘境得以改观。秦川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王宪文告诉记者:“目前,陕汽、法士特等一大批曾经从宝鸡走出去的‘三线’老企业已经纷纷回流,重划产业格局。”此外,作为“关—天”经济区距离甘肃天水最近的城市,随着两年后即将建成的宝兰高铁的开通,宝鸡等关中城市群向西辐射带动能力将进一步凸显。
家住西安的李薇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可西安这方面的高端人才多,薪水与她理想的水平有些差距。高铁的开通,让李薇有了去宝鸡发展的想法。“宝鸡城市环境整洁,也比西安安静些。”目前李薇正与几家企业接触。她说:“半小时在西安只是从南郊到北郊的时间。所以距离不是问题。”近年来,在西安、宝鸡之间穿梭的“双城”上班族正越来越多。
陕西省社科院宝鸡分院特约研究员王恭认为,西宝高铁开通后,外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也在宝鸡和外地之间快速流动,对产业升级和区域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作用显著。据测算,西宝高铁通车后,每天运送旅客最高时达到2万多人次,不仅促进宝鸡、西安、咸阳、杨凌和天水、兰州等6个城市经济、文化融合,而且加快蔡家坡、咸阳和秦安、通渭、定西等沿线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流动速度。
按照计划,2017年宝兰高铁将建成通车,据测算,规划单向年运输能力将达到6000万人次。届时,宝鸡将成为国家“建设大关中引领大西北”重要战略的关键结点,在丝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支点功能将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