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天会更好
—— 致读者
□ 陈 郁

新年伊始,“民生周刊”诞生了。

民,人民、民众、百姓;生,生活、生计、生存。

民生,这个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词,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如果要给“民生”下个定义,那么,它应该是指“民众的普遍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为了保障这普遍的生存和生活状态,社会所提供给民众的普遍权益保障、发展机会、能力培养等一揽子措施的总和”。

形象地说,就是——“你过得怎样,以及,以后会更好吗?”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生是一项持续发展的事业,它会在不断取得新成果的基础上持续优化;每一个既得的新成果,都是民生改善的一个新起点。

伴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的要求与期待不断提升,人们希望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好的教育、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个“更”字,就是民生持续发展和改善的原因和动力。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民生工作,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民生持续发展与改善,要看社会福利的提高程度。近些年,在我国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由于各种原因,还有为数不少的困难群众,他们的生活水准落在后面,亟须得到更加迅速的改善。为此,国家提出了“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民生工作思路。

其中,“守住底线”就是要形成以保障基本生活为主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织牢民生安全网的“网底”;“突出重点”就是要对重点群体和重点地区进行倾斜;“完善制度”就是要形成系统全面的制度保障;“引导舆论”就是要促进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预期。按照这一思路,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更加科学、有效、扎实地向前推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无不彰显着持续改善民生、惠及全体国民的主张与情怀。

民生为重,枝叶关情,因为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力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又反过来促进民生改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这样的一个系统中,我们每个人、每个劳动者,都是推动民生事业不断站在新起点、不断持续发展的力量。

“民生周刊”将以“促进民生持续发展与改善”为宗旨,对民生领域的热点、焦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报道,解读民生政策,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社情民意……让我们一起关注民生,一起为促进民生事业持续发展与改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