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产业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4年12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粮食加工产业已进入高粮价高成本时代——
粮企亟待爬坡升高
本报记者 刘 慧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粮食供给充足,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粮食总供给已达2万亿斤,而每年的粮食需求不到1.2万亿斤。但对粮食加工企业来说,粮食增产并没有让他们感受到日子更好过。

益海嘉里副董事长穆彦魁说,国家长期在粮食主产区推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托市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农民更愿意把粮食卖给国库。大量粮食进入国库,不仅消耗了大量政府资源,影响了粮食市场正常流通,也影响了粮食加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据了解,由于粮食价格居高不下,出现原粮与成品粮价格倒挂现象,粮食加工企业普遍经营困难,许多企业处于停产或者半停产状态。吉林一家非常有名的玉米加工企业,一些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高达40%以上,现在由于东北玉米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这个企业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认为,在宏观经济风险和市场风险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大环境下,政府应该从破除不合理的政策入手,实行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为粮油加工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政府启动托市收购往往容易干扰市场运行秩序,不应该让托市收购政策常态化,目标价格补贴制度和目标价格保险机制可以在保护农民利益和维护市场运行秩序方面达成平衡。”穆彦魁说。

目前国际需求不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这是粮食加工企业经营困难的根本原因。但我国有13多亿人口,这为粮食加工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当前,我国粮食消费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口粮消费在下降,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持续上升,很多消费者对粮食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端。面对消费需求出现的变化,粮油加工企业可以在高粮价、高成本的现实环境下,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为企业发展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内蒙古恒丰集团董事长魏建功说,他们公司凭借河套地区优良的环境,生产原生态的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了脚跟。益海嘉里公司在东北地区推出一套粮食加工模式,原粮按订单生产,大米实现品牌化,水稻的副产品还得到了充分利用,水稻秸秆被用来发电,米糠被用来做油。

高粮价高成本如今已成为粮食产业的新常态。现在粮食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这种新常态下做大做强,提升竞争力。

当前粮食产业正在进入大流通、大融合的时代。从国际上看,四大国际粮商控制着全球80%的粮食贸易量。从国内来看,中粮集团、京粮集团、上海粮油等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竞争力越来越强。

穆彦魁认为,粮食加工企业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纽带,是解决“三农”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国家应该从战略高度支持现代粮食加工企业发展,构建以粮食加工业为核心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粮食加工企业只有做大做强了,才有资金搞研发,从事粮食精深加工,提高粮食利用率。

据了解,国内粮食企业为了做大做强,内部加强整合,外部加强联合,推动产业重构,追求多元化发展和全产业链发展,并且积极利用网络发展自己。

中国食品(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洪涛表示,粮食加工企业在追求多元发展的情况下,一定要有核心的主业,要以粮食或者油脂或者其他品种作为主业,要以粮食或者油脂或者其他品种作为核心竞争力。

“当前粮油加工企业虽然面临严峻挑战,但是从市场来看,机会仍然大于挑战。粮油加工企业一定要善于向国内外同行学习,把产品做精做细,应利用电子商务等新流通模式,实现新的跨越。”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