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产业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4年1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东梅州举办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
文化搭台 创意做“客”
本报记者 庞彩霞 郑 杨

“世界客都”梅州保存着最具原生态的客家文化:最完整的客家围龙屋、“天籁之音”客家山歌、“南国牡丹”广东汉剧……然而,地处偏远山区,梅州人一直苦苦思索,能否以独特的客家文化激活文化创意产业,探索出一条振兴发展的新路?

11月7日至10日,第二届客家文博会举办,来自海内外客属地区数以万计的文化创意产品汇集一堂,台湾、云南、福建、广西、广东各地及梅州本土的163家参展商在此平台上交流,探讨如何实现客家文化与农业、工业、科技、旅游等业态深度融合。

手工木雕财神爷、鸡蛋上雕出客家古民居、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捻条画大师现场献技……文博会上,梅州民间工艺大师们的表演令人目不暇接。磐石围花灯第21代传人袁耀模现场制作的大花灯一亮相就征服了观众。“磐石围花灯畅销河源、龙川一带及兴宁各地。去年有个100座花灯订单,虽然量大、时间短没接,但这也证明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潜力。”袁耀模说。

客家文化资源如此丰厚,如何才能将其用活?“客家文化好比是奔跑的青年,文化创意就如在青年身上插上一对翅膀,让他跑得更快。”参与文博会策划的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杨宏海说。创意从何而来?杨宏海以8个字概括:“无中生有,有中创新”,即发挥无限想像力,让创意与文化、旅游、科技等联姻;同时进行再创造,变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

在台湾展区展出的苗栗手工艺品就是很好的例子。苗栗县是台湾著名的客家聚居区。苗栗人将客家文化与当地独特的油桐花美景结合,打造出了“台湾客家桐花祭”的旅游品牌,每年吸引上千万游客,去年就创造逾20亿台币观光效益。同时,油桐花元素还被运用到传统客家服装、手袋及工艺品上,造就了享誉台湾的苗栗手工艺品。

记者在客家文博会上发现,类似苗栗这种“无中生有,有中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做法,不少梅州企业运用的得心应手。客家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客家妇女造型、客家葵斗碗,不仅客家人看了觉得亲切,游客们也觉得别致,爱不释手。展会第一天,该公司许多产品就已销售大半。

不仅是有型的民间工艺,记者在展会上看到,许多无形的客家文化遗产也被开发成了富有趣味的创意产品。“月光照莲塘,围屋闻书香;尊师又重教,遍地起学堂……”这些客家家训被刻写在竹简上,成为精美的茶具,品茶之余,既可传诵,又可摆设,一举数得。又如客家童谣和民间故事,被盛唐动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成了漫画书或动漫微电影,大受欢迎。

“客家文博会是梅州发展客家文创产业的积极探索。我们希望将它不断发展壮大,打造成为客家文创产业的新平台、客都梅州的新名片,也让客家文化发扬光大。”本届客家文博会相关负责人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