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9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常大米飘香 气象服务帮忙
本报记者 沈 慧

微凉的风送来阵阵稻花的清香。金秋时节,黑龙江五常稻米田里,处在灌浆期的水稻被饱满的稻穗压弯了腰,丰收在即。

“全国大米看五常。”水稻种植是五常市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之一,占据全市农业生产的半壁江山,面积达228万亩。这块土地的水稻,不仅寄托了农户们致富的希望,更受到全国市场的欢迎。

“再有几个响晴,今年镇里大米增产就有望了!”五常市民乐乡阿里郎水稻合作社、民乐乡副乡长李玉梅笑着告诉记者。

乡里的五常大米连连丰收,气象服务功不可没。“别小看了这个气候观测站,去年它可帮了我们合作社大忙。”顺着李玉梅的视线,记者看到稻田边上竖立着两个“其貌不扬”的气象监测设备,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当前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辐射效率等数据。“这些数据对水稻生长极其重要,如果某些数据超过正常值,气象专家就会通过广播、短信、微信等方式将情况和防预措施通知到农户。”李玉梅说。

梁明辉是民乐乡民乐村村民,今年40多岁的他种田已近20年。“以往种田要想了解天气情况,只能待在家里早晚听广播看电视,现在有了气象大屏幕,想啥时候看啥时候看。”梁明辉说。如今,根据气象观测站的实时监测,什么时候育苗、插秧、喷药,他都了然于胸,“科学种田”让自家的大米产量、品质更有保障。“家里今年种了60亩水稻,不出意外将有近10万元的收入。”梁明辉信心满满。

不仅是指导农事活动保丰收,农田气象监测站另一项重要功能是气象预警。去年汛期,黑龙江多个地方接连下起了大暴雨,气象人员根据分析监测站观测数据预测6月27日民乐乡将有强降水过程。合作社得知预警后,紧急召集村民提前将稻田内的进水闸关闭,并做好各项防涝措施,最终4.8万亩稻田“毫发无损”,每亩还平均增收200元。

尝到科学“甜头”的不只民乐乡。黑龙江省五常市副市长杜泽春说,目前五常市建有22个区域自动监测站、15个小流域自动雨量站、4个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站,充分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力,开展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

在整个黑龙江省,田间地头的各类气象观测站已经有900个左右。“经过近年来的努力,黑龙江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覆盖率已经达到90%以上。”黑龙江省气象局副局长高玉中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