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农民提供新的增收就业渠道
牡丹江兴起“农场经济”
倪伟龄

本报讯 记者倪伟龄、通讯员于林波报道:秋收时节,黑龙江省牡丹江乡村一座座现代农场壮美秋色。牡丹江地区兴起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农场经济”,引领农业由传统型向特色、高效、品牌的现代型转变。去年牡丹江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2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0年位居黑龙江省第一。

以农场经济为特色的牡丹江市县域经济,具有“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的区域特点。作为黑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市,牡丹江市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以农场经济为切入点进行探索,为农民提供新的收入来源和就业渠道,确保农民在居住迁移、身份转变和职业变化的过程中没有后顾之忧。穆棱市保安新村以“村企共建”模式发展农场经济,围绕大豆精深加工和棚室蔬菜生产做文章,建设产业支撑带动型新农村。宁安市江南乡按照农民进社区,农田入庄园的原则,启动了13个村“并村同耕”建立庄园式城镇规划;他们还整合响水米产区的17个村屯建设响水小镇,将产区的4250户农民,1.82万人向小镇集中,使农民成为产业的股东、现代化农业的农工、旅游小镇的房东。

牡丹江市还将农场经济作为发展资本农业的有效载体,充分运用政策、金融、招商等手段,广泛拓展农业融资新渠道,为牡丹江农业加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他们制订了关于发展农场经济的招商引资计划,围绕区域农业特色和优势资源,包装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农场经济项目,对接国内外具有运作经验和资金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吸引他们到牡丹江开发建设现代农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