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经济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9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气治理倒逼能源结构调整
黄晓芳

国务院前不久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等。北京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日前也表示,未来5年北京市全社会将投入近万亿元治理大气污染,力争到2017年,全市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

在此之前,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鼓励支持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举措。如,提出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全电量补贴,上调除民用气以外的天然气价格,进一步提高煤层气开采补贴标准,鼓励煤层气发电上网,将符合条件新能源汽车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等等。

一连串的举措,让人们看到国家在改善能源结构方面的努力。长期以来,我国能源结构广受诟病,煤炭一直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总体占比约70%左右,与其他主要工业化国家油气占60%至70%的能源结构差异甚大。受此影响,我国70%以上的二氧化硫排放和50%以上的烟尘都与燃烧煤炭有关。正因如此,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传统的用煤技术造成的排放一直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国家目前力促能源结构转型,将其视为环境保护特别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力抓手,对我国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意义重大。

多年来,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思路并没有大的改变,限制煤炭消费、加强煤炭清洁利用等政策呼声日久。引人注意的是,把过去的政策加以系统化梳理,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将有助于清洁能源的实际推广利用。其实,从未来的能源格局展望来看,任何一种能源占据绝对性支配地位的可能性都不大,更可能的发展是各种能源相互补充。同时,合理控制消费总量,通过控制总量降低整体排放和资源消耗。

应该看到,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仍面临诸多障碍。其中包括技术上的重大变革,目前总体而言,新能源更为昂贵,应通过技术上的突破使其走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需要理顺能源的体制机制,使新能源的推广利用更为顺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