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经济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8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购买公共服务”叫好
马志刚

社会越发展越需要专业化分工。“购买公共服务”进一步彰显了中央深化改革的决心,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对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无疑是不花钱能办事、少花钱多办事的“良方”,既有利当前又惠及长远。

本期“经济日报 中央电视台联席评论”关注话题——为“购买公共服务”叫好。

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作出了明确部署。下决心进一步打开转变政府职能这扇大门,凡市场、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市场、社会力量承担,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对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无疑是不花钱能办事、少花钱多办事的“良方”,既有利当前又惠及长远。

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把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真正交给市场、社会,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努力的方向。这些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这方面迈的步子越来越大。行政审批改革就是一个例证。今年8月1日起,继多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之后,又有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寿终正寝”。这种勇于向“自我开刀”的做法,削弱了一些政府部门的“权力”,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对经济发展形成正向推动。

同时也要注意到,一些本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长期以来仍由政府垄断甚至包办,不但导致政府机构“臃肿难消”、行政效率不高,而且也给财政带来较重负担,对企业发展形成明显“挤压”,对服务业发展、经济转型构成制约。有研究表明,当下服务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体制机制上,无论是金融、通信、物流,还是养老、医疗产业、非义务教育,都存在行政性垄断、审批过多的问题,市场准入的门槛较高甚至很高,而这些产业恰恰是我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相比之下,信息消费领域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近几年快速发展,2012年我国网民总数已达5.6亿人,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8万亿元,今年一、二季度分别达2.4万亿元、2.5万亿元。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如果这项政策得以不折不扣落实,不仅会有效解决一些领域公共服务产品短缺、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而且更会为服务业大发展扫清障碍,为“转型换挡期”的中国经济注入新动力,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得市场活力的“加法”。

社会越发展越需要专业化分工。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是经济管理和调控主体、涉及发展全局的重大利益协调主体,承担着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的职责;市场是把政府同各类微观经济运营主体连接起来的桥梁,在配置各类资源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各司其职、各有优点、各有缺点。如果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配合得好,就会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相反,政府权力一旦超过边界,市场的活力就会下降,政府的公信力也会受损。对于后者,我们是有深刻教训的。现在钢铁、光伏等很多行业产能过剩之所以加剧到这个程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没有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以公权介入市场竞争。

能不能冲破既得利益樊篱,让政府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决定着市场化改革的成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正是我们以“敢为天下先”的胆魄率先在东南沿海放活市场、“杀出一条血路”,才有了现在活力无限的“珠三角”、“长三角”,才有了如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今天,“购买公共服务”进一步彰显了中央深化改革的决心,各地区各部门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只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加快转变职能、下放权力,打破市场分割与垄断,同时又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才能真正消除制约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企业和产业在竞争中优化升级,为经济转型提供“源头活水”。

(本文执笔:马志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