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阿里金融新增小微贷款120亿元,线上贷款不良率仅0.9%,乐观预计年利息收入将达3.65亿元。为何被银行视为“高风险、高成本、低回报”的小微贷款却成了阿里创利源泉?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
一是审批效率高。借助对卖家经营数据的精准分析,卖家申请贷款只需几分钟,与银行少则几天、多则上月的审批相比,高效得多。二是信用评估快。阿里金融组织了一个300人团队,通过网购评价评估申请人信用,据此发放贷款。三是积聚效应发挥好。阿里金融平均每笔贷款金额仅一万多元,但就是这一笔笔微乎其微贷款汇聚起来,创下年达3.65亿元的巨额利息收入。
阿里的成功经验虽易复制,但银行至少应该学习以下做法:首先是精细化信贷管理。以充分、扎实、精细的数据调查统计和比对分析,为精简贷款审批环节、缩短贷款审批流程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精准、快速的信用评估及风险管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其次是勇于创新。随着金融信息化和金融脱媒化不断加快,给了类似阿里这样的“搅局者”成长壮大的机会,又倒逼各银行从审批流程、信用评估、经营理念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再次是正确处理大客户与小客户关系。小微贷不是不可为,而是大有可为。银行要扭转“垒大户”的惰性思维,只有放低姿态,审慎乐观发展小微贷,才能找到更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