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在生态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譬如“生态林”,“生态菜”等等。采访中,记者看到,无论是“生态鱼”、“生态果”、“生态林”,抑或“生态海”,尽管形式不尽相同,无一例外都体现出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而最重要的是,生态意识的觉醒给青岛带来的是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的升级和社会的进步。
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享誉中外的旅游城市青岛,有着较强的生态意识。早在2003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建设生态城市的文件。特别是中央发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以后,青岛人在学习、贯彻、落实的过程中,生态意识开始觉醒,自觉保护生态,建设美好家园见诸于行动。石老人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曲孝琢深有感触地说,在他们开发的石老人农业休闲观光园的山上,一年四季都有鲜花,过去常常被游园的市民采了遍地扔,尽管他们在花丛前插上“严禁采花”的警示牌,但仍有人偷偷地采。而现在,人人都是“护花神”,擅自采花,遭遇的是公众的唾弃。
生态意识的觉醒,开始逐渐改变人们某些传统的思维定势,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是青岛最大的进步和收获。譬如,某个地方招商项目,必然先论证该项目对环境有没有污染,对生态有没有破坏,如果有,再大的项目,再多的资金,即便对经济有再大的拉动作用,也难以被认可。公众的力量、舆论的力量、监督的力量让生态建设办得有声有色。
胶南市委、市政府专门聘请国内外著名的城市规划、城市建筑专家,环境、生态专家,担任市委、市政府的顾问,并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利。在制订城市发展规划或启动具体项目的时候,只要事关环境、生态,他们一律实行“专家一支笔”,即只有经过专家签字,这些议题才能进入决策程序。久而久之,他们指导工作的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譬如山上的松林遭了虫灾,传统的做法是指示林业部门组织力量喷药灭虫,这样做的结果是虫灾及时控制住了,但虫子的天敌灰喜鹊也被消灭了,导致生态链的严重破坏。而现在,他们发动群众上树捉虫,政府从财政拨专款实行收购,林业部门收购回来用其沤制高效有机肥,从而一举多得,各方受益,很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比如,他们在决策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时,提出污水处理过程要按博物馆去设计,吸引市民参观,进行环保教育……“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是一个深奥的科学命题,单靠我们的知识水平难以交出合格的答卷,有时候,能尊重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就不容易了,更不奢望谈保护。”胶南市委书记张大勇如此深刻的感言,让记者回味,也让记者对这里的生态环境建设有了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