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养鱼两景

鱼肥海参胖

  “在海边的鱼池里,上面浮游着鱼儿,鱼儿排泄的粪便,被底层的海参取食。良性循环,使得鱼肥海参胖。”胶南市水产局副局长刘仲才描述的,就是大场养殖区生态养殖的画面。

  大场养殖区位于沿海黄家塘湾,是青岛市生态工程化水产养殖示范基地,也是青岛市重点开发的十大农业园区之一。2006年以来,大场养殖区连续被评为省农业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水产健康养殖区和水产病害防治示范区。目前,在这片区域共有水产养殖企业20多家,养殖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园区全年销售收入达到1.1亿元。 

               文/王文辉

不耗水的鱼场

  常言道:鱼儿离不开水,人工养鱼,耗量最大的也是水,然而,胶南市大珠山镇高峪村村头却有一家不耗水的养鱼场,这是记者来到青岛通用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所看到的情景。

  公司总经理张和森告诉记者,他们养殖的是一种从英国引进的大灵鲆鱼,这种鱼必须在15摄氏度至20摄氏度海水中生活,所以只能用取自地下的海水进行养殖,而地下海水资源有限,如果流水养殖,每天要耗掉300%至600%的水。为此,他们利用生物技术,每天对池内流出来的废水进行生物处理,使其达到地下生态水的标准,然后继续使用,这样,每天的耗水量只有5%。鱼儿快活地生活在水中,站在池边,记者轻轻一招手,一片片叶片一样的鱼儿便呼啦啦地游了过来。       文/胡考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