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想起“毛线”两个字,人们共同的第一感受是“温暖”:身体上的温暖,感情上的温暖。
记得上大学时,每天宿舍熄灯以后,总有女生借着楼道里昏暗的灯光,拿着针,编着线,运指如飞,编织毛衣、围巾,这是上世纪80年代包括90年代初大学校园里的一道风景。再早一些,人人都记得当年母亲灯下织衣的情形,那时候,绝大多数人是穿着手织毛衣长大的。这些毛衣可能不是太漂亮,穿在身上却会觉得格外温暖,特别是女孩织给男孩的毛衣、围巾,被称为“温暖”牌,那不仅是为了保暖,更是充满情意的。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激发了成衣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而服装业的蓬勃发展又为满足这种需求创造了条件。工业化流水线上生产的毛衣美观、便宜,让人们放下了手中的针线,买毛衣穿的越来越多,自己动手编织的越来越少,面向大众的毛线市场随之萎缩,毛线作为曾经备受青睐的日常消费品,逐渐淡出众多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视野。
然而,在新的发展空间中,毛线市场一直活跃着!如果说过去的毛线市场直接面向大众消费者,那么,在成衣消费为主流的今天,则主要面对服装生产商。在很大程度上,毛线从终端消费品变成了上游的原材料。由于服装市场的整体规模不断扩大,毛线市场的容量也在持续增长,催生、壮大了一批专业市场和毛线品牌如“恒源祥”、“双鹿”、“三利”等,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日益提高。同时,在零售市场,随着近年来个性化消费潮流的兴起,传统手工编织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再度流行起来,手织毛衣消费转暖,一些毛衣编织专营店应运而生,部分毛线经销商逐步由批发+零售向销售+订制加工转型。比如,北京的老字号亿兆商场、重庆渝中区新华路毛线市场,都在这种业务转型中找到了出路,获得了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作服装厂家的原料供应商,还是作面向终端消费的经营者,毛线市场的各路商家都不再只打“温暖”牌,而是在“时尚”牌上狠下功夫。机织毛衣也好、手织毛衣也好,以保暖为核心的消费需求逐渐退居“二线”,这就要求商家不断加大创新的力度,用新的毛线品种和毛衣式样来满足人们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毛线市场的专业性、特色性愈显突出,各种品牌各种花色的毛线丰富着人们的生活。除了人们熟悉的全毛、澳毛、丝光、高羊绒外,近年新增了时装线、天丝线、羊毛保罗丝线、棉线等新品种,这些材质的毛线全面改变了传统产品单调、刻板的缺点,为编织毛衣融入了时尚元素。比如有一种“轻柔时装线”,由高弹羊毛和高弹维利克纤维混织而成,没有一般毛线的厚重感,非常轻盈,适合青年人编织宽松的休闲外套。再比如天丝线,由竹纤维、天丝和醋酸丝混织而成,可以用于编织夏季T恤,穿起来又透气又凉爽。而目前市面上的编织店主要瞄准三大消费群体:追求时尚的都市职业年轻人,追求实惠的工薪群体,部分偏胖、偏瘦的特殊体型消费者。一些经营者承诺,凡消费者能够想得到、设计出的任何款式,都可以量身订做。应该说,这样的努力,是把住了消费者的需求脉动的。
有专家指出,在“时尚”牌之外,随着毛线市场消费需求的升级,商家还有必要关注“健康”牌和“生态”牌。一些厂家以健康为核心概念,开发出具有防臭、防蛀、除菌、消炎、促进微循环等多种功能性的毛线产品,受到消费者欢迎。还有一些厂家敏锐地捕捉到了环保、生态理念对消费趋势的改变,在生产工艺和原料、染料、助剂的选择上,积极执行绿色环保标准,开发出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生态毛线产品,把握住了市场竞争的新动向。
有句广告语叫“因你而变”,还有一句管理界的行话说“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对于沉淀了人们很多感情和记忆的毛线市场来说,只要紧紧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这个一向带给人们“温暖”的行业,无疑将是永远充满如阳光般的活力和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