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促就业提质扩容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当前,在促进就业的关键期,各地区各部门要聚焦“急难愁盼”,亮出“硬招实招”。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有效应对各种压力挑战,2013年至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不过,当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促进就业任务更重。从更深层面和更长远角度讲,解决就业问题根本上要靠经济发展,要靠稳定企业经营来进一步稳岗扩岗。
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稳就业的基础性作用。民营企业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和“稳定器”,民间投资在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要持续优化民间投资的营商环境,大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鼓励民营企业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就业,充分彰显民营经济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力军的重要力量。还要强化对企服务,对稳定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民营企业,给予社保补贴、税费减免、扩岗补助、项目拉动等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吸纳更多就业,形成促就业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就业容量扩展作用。数字经济打破了工作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强了工作的灵活性、选择性和包容性,为稳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5年,数字经济有可能创造3000万个以上就业机会。推动数字经济人才供需双方更好对接,一方面,要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将数字经济教学与实操相结合,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并举,推动培养数字人才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数字金融等方式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平台上的中小企业持续繁荣发展,不断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就业市场注入澎湃动能。
持续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2024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1179万人,青年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需要持续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稳定公共岗位规模,推动用人单位与高校开展精准供需对接、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支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不断壮大经营主体,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兴业的良性发展。
拓宽农民工群体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是保持就业大局稳定的重要支撑。要探索组建区域劳务协作联盟,健全跨区域就业服务机制,在农民工输出较多的地区和就业集中的地区合理设置就业服务站点,精准对接,为农民工顺畅就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更要加快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吸收更多农民工就近务工,提升县域就业承载力,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同时,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方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调动分布在县域、乡镇、农村的各类教育资源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帮助更多农民工吃上技术饭。
精准帮扶兜牢民生底线。要落实落细各项举措,织密织牢就业保障网,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就业帮扶的精准性。及时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常规性保生活待遇,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还要适应新业态的就业特征,建立完善适应新型就业形势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托起人民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