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引导城市流量

张 晓

“网红城市”多点开花,是这几年文旅市场的红火景象。一座城市成为网红,往往由一个现象级话题引发,比如当地特色美食、民俗文化、自然风光,抑或是突然走红的场景或人物。“网红城市”依托新媒体渠道,以短视频或直播等形式,放大了城市特色,激起游客“想去看看”的动力。流量就是关注度,对于一座城市的文旅推介,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流量究竟给城市文旅带来哪些益处,文旅推介如何用好流量,仍需文旅业好好思考。

流量能放大宣传声量,也会带来更多杂音噪声。自媒体无底线“玩梗”、浑水摸鱼蹭热点,甚或带来负面信息,可能使城市形象被抹黑。能否抓住意料之外的关注度,展现一个地方的美好独特、真诚热情,考验着文旅推介转危为机的应变能力。

文旅推介需要吸引流量,但不能一味迎合流量。有的城市为追求流量,对擦边低俗内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负面舆论甚嚣尘上,遭遇流量“反噬”。“短期审丑”也许能让一座城市快速聚集目光,但不知所云的网络狂欢往往是一哄而上、一哄而散,非但不能展示一个地方美好的一面,反而将地方形象置于尴尬境地。

借力流量,正向引导流量,对待流量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一个地方文旅宣传应有的态度。

借助流量传递游客诉求,能够帮助地方文旅发展找准发力点。如今,越来越多游客乐于在网络上分享旅行体验,其中不乏对城市的善意批评,许多旅游市场问题就是在网络传播中露出马脚的。有关部门要积极回应网民关切、了解游客需求、善于接纳网友的意见建议,再反哺文旅发展,以更完善的服务、更优质的环境,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留量”。但也不能“有求必应”,甚至简单迎合。有些地方为了方便网络直播,在居民集中区域临时封路,造成附近居民出行不便;有些地方为了满足游客拍照需求,连夜刷墙,人工“造景”……这都有点本末倒置。

要想在流量中一跃而起,关键是要找准自家特色。丽江以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满足诗和远方的心理投射;西安凭借深厚文化底蕴,激起对大唐盛世的想象;哈尔滨彰显冰雪特色,以热情打动四方来宾……这些成功经验都表明,挖掘独特的自然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辅以别具一格的民风民情,才能让地方文旅招牌在湍急的流量中立得住。

文旅推介还要发动群众的力量,将传播主体扩展到每个人。地方文旅推介要注重发挥自媒体力量,既借力网红主播的传播声量,也培养释放当地居民的传播能量,以创新性表达、沉浸式体验,让人们在共情共鸣中走向共振共行。贵州榕江县创新提出“官推民办”传播方式,构建“主账号+子账号”新媒体传播矩阵,组建“万人乡村主播团队”共同创作优质内容,让“村超”正能量、大流量迅速释放,就是很好的示范。

2024-06-12 张 晓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967.html 1 <p> 理性看待引导城市流量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