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充分释放5G发展潜能

韦柳融

工业和信息化部前不久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已建成5G基站超360万个,5G用户普及率超过60%,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50%,成为承载移动互联网流量的主力网络。5G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关键技术,也是我国具有全球领先和主导优势的重要技术领域。5G商用5年来,我国扎实推进5G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取得积极成效。下一阶段,要持续强化5G技术产品创新,进一步增强5G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我国信息通信技术更多创新成果。

5G对我国实体经济数字化的推进作用日益凸显。从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看,5G用户普及带动移动应用创新,各类视频和直播分辨率、码率、帧率持续提升,涌现出一批如虚拟数字人、裸眼3D、云手机等新兴业务,有力撬动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增长。2023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3015亿GB,是2019年的2.47倍。从服务行业数字化转型看,5G应用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4个,在工业、采矿、电力、港口、文旅、农业等领域实现规模复制,正从行业龙头企业向中小企业渗透,行业应用案例数已超9.4万个。一方面,5G对园区自动化管理、设备远程化控制、企业柔性生产、产品质量管控、生产物流自动化等产生影响,为传统产业生产各环节降本增效提供新途径;另一方面,5G也为产品和服务创新带来新元素,推动“直播+”、低空经济、虚拟电厂等新产品新业态成长发展。

虽然我国5G应用发展迅速,行业和个人应用发展水平均处于全球第一梯队,但要充分释放5G潜能,仍有一些瓶颈待化解。从供给侧看,面向行业高端需求的网络技术仍需完善,行业芯片、模组、设备等产业尚未成熟。从需求侧看,不同行业需求差异大、场景碎片化,定制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价格高,致使一些企业难以承受,但标准化的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又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企业数字化转型投资能力不足,限制了基于5G技术的数字化应用发展。从融合角度看,利用5G技术支撑工业现场级通信需要涉及工业装备等的改造、协议的跨层适配和工艺流程升级,通信和工业融合产业链协同难度大。此外,新型终端规模不足、内容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也限制了个人应用的发展。

5G赋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保持战略定力,多方协同发力,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持续优化5G网络,夯实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深入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按需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不断提升5G网络质量和用户感知。研究构建各行业的下一代信息化设施架构,加快推进用户可便捷运维、易复制推广、能形成安全保障的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部署,打造各行业共享的数字基础设施。

加强5G技术产品创新,构建低成本产品供给体系。持续加强技术研究、标准研制和产品研发,推动5G与人工智能、通感一体、无源物联等技术创新,以技术突破引领产业发展。加快推进5G轻量化技术演进和商用部署,降低5G芯片、模组成本,为5G赋能行业创造有利条件。

构建融合产业生态,推进融合设备和应用标准创新。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推动构建行业企业与通信企业联合的创新联盟,设立交叉融合技术产品攻关项目,推动5G与产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煤矿机等大型行业机械和控制系统的融合。研发设立融合应用和网络协议标准,探索形成可规模化推广的5G应用、网络及终端融合产品体系。

加速个人应用创新,驱动数字消费提质升级。深化手机大模型、裸眼3D移动终端、VR/AR终端等新型消费终端创新推广,持续丰富面向个人用户的终端类型和产品形态。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和5G融合赋能数字内容产业,强化丰富多元的5G数字化内容供给,加快个人应用从量变向质变转变。

(作者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总工程师)

2024-06-04 韦柳融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584.html 1 <p> 充分释放5G发展潜能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