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开放迈向更高层次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长三角地区以4%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约1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长三角三省一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一体化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
构建高能级开放平台
高水平开放离不开高能级平台支撑。浙江温州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中国(温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温州综合保税区等一系列开放平台建设扎实推进,成为外通内联主阵地。
“为充分发挥华商华侨资源优势,我们优化为侨服务‘全球通’政务服务内容,不断完善‘侨汇结汇’特色应用相关功能,满足海外华侨资金回归需求。”温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专家表示,在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方面,长三角虽是国内开放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但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自贸试验区作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外贸外资发展的重要平台,已成为长三角高水平开放的先导力量、深层次开放的开路先锋。
浙江会同上海、江苏、安徽成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推动开展项目、平台、制度创新等跨区域协同。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推动浙皖港航合作,与合肥经开区合资运营合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区;杭州片区加强“长三角区域查验协同试点”政策推广,推进异地城市货站建设工作;金义片区牵头成立长三角首个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和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共用、创新券互通互认……“建好用好开放平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长三角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推动高质量发展。”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张振丰表示。
交通协同加快推进
协同开放,交通是先行官。走进杭州西站候车大厅,宽敞现代化的乘车候车环境让人倍感舒适。“从杭州西站出发,13分钟到达德清,半个小时到达湖州,一个小时到达宣城,一个半小时到达南京,两个小时到达合肥。”客运值班员吴佩佩告诉记者,该站自开通运营以来累计发送旅客640万人次,可抵达151个城市,涉及长三角24个城市。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到2025年,“轨道上的长三角”基本建成,轨道交通总里程达2.2万公里以上,轨道交通运输服务覆盖80%城区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城镇。
除了轨道交通,公共汽车交通一体化正在加快推进。在一片金黄的麦田旁,编号为“310路”的公交车从浙江省平湖市新仓镇杉青港村驶向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塔港村。“这趟车很方便,这边去金山卫看病、游览的人很多。”杉青港村村民杨夫龙说出了很多居民的心声。
高铁轨道不断延伸、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公众跨省一卡通行、交通管理跨区域联通……交通协同一体化,为三省一市高水平开放发展凝聚起更强的合力。
5月的温州乐清湾港区,16.6公里长的海岸线上,码头上卸船机巍然屹立,海面上大型轮船往来穿梭。乐清湾深化多式联运,开通乐清湾港区中欧班列“温州号”,常态化运行南昌—温州港海铁联运,全力打造海上丝路重要节点城市。
在交通一体化发展战略指引下,长三角的宁波舟山港、南通港、连云港港等大型港口纷纷携手上海港联动发展。海铁联运、铁水联运,人流物流从全国各地汇聚长三角,又从这里联通“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同“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相互配合,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高水平走出去蹄疾步稳
一艘艘满载着镍铁矿石的船舶从印尼纬达贝园区码头出发,驶至万里之外的浙江嘉兴港,再把货物运往振石控股集团下属的不锈钢公司——东方特钢。
“通过布局海外,我们打造供应链闭环,从源头确保产业链安全。”振石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源说。以浙商为代表的长三角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提升资源要素配置能力,逐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汽车是长三角重要的优势产业。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到全国38%,其零部件规模占全国37%。如今,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出海”跑出加速度。
上海外高桥海通国际汽车码头热火朝天,约3000辆汽车每天从这里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安徽将汽车产业确立为“首位产业”,集聚12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去年汽车出口714.6亿元,同比增长1.2倍,出口汽车总数居全国首位;在浙江义乌,新能源车从陆运货车卸下后,直接进行装箱,从装箱到港口上船全过程可以实现“不换箱、不开箱、一箱到底”;一季度,江苏苏州新能源汽车出口激增,出口额达19亿元,增长8.4倍。
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长三角地区将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