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软服务”锻造增长“硬实力”

王 红

当前,科技服务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生力军,使得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京津冀地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8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七成。其中,科技服务业表现抢眼:一季度,北京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090.9亿元,同比增长10.3%;“三城”落地“一区”技术合同成交额9.7亿元,同比增长93.8%;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190.7亿元,同比增长106.5%,表现出强劲动能。

科技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科技服务业最为集聚的地区均是经济发展环境优良和高新技术创新创业活动十分活跃的区域。近年来,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研发设计等核心领域增速不断加快。“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服务业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为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2014年10月份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的科技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等13个部门于2021年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制造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企业”等发展目标。以北京为例,科技服务业已成为全市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之一,涌现出多家服务于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新赛道的高速增长企业以及一部分“独角兽”企业,2023年增速超过20%的企业达800多家,成为科技服务业的“亮眼名片”。

也要看到,我国科技服务业起步较晚,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着经营主体发育不健全、服务机构专业化程度不高、高端服务业态较少、缺乏知名品牌、发展环境不完善、复合型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基于此,应多措并举,精心培育新增长点以及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使其成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引擎,以科技“软服务”锻造增长“硬实力”。

一方面,支持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剥离研究开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计量认证、创业孵化等专业化服务,形成围绕大健康、大信息、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结合制造业“数转智改”行动,鼓励央企国企紧抓新能源、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布局的关键期,稳中求进、先立后破,积极培育新业务新赛道,加速完成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向价值高端化和高质量发展迈进。

另一方面,在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扎实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升载体服务能力、强化科技金融活力等方面下功夫、见成效。重点服务龙头企业“换挡期”,建好创新平台“枢纽点”,织好成果转化“服务网”,用好科技金融“活水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4-05-31 王 红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378.html 1 <p> 科技“软服务”锻造增长“硬实力” </p> /enpproperty-->